仁寿吉尼斯记录(「方志四川传统文化」四川非物

生活趣事 2025-04-05 21:02www.nygn.cn生活趣事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

四川仁寿,一座拥有1420年历史底蕴的古城,自公元598年建县以来,孕育了无数文人志士,铸就了独特而丰富的地方文化。其中,仁寿抬工号子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尤为引人注目。2007年,这一艺术形式被正式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见证了其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仁寿抬工号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在古老的土地上,劳动人们在长期辛勤耕耘中创造出的民间艺术精品。仁寿地处丘陵地带,山路崎岖,物资运输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们不得不依靠肩挑背扛,人工搬运。在遇到重型物品时,众人合作抬运便成为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从而诞生了专业的抬工队伍。

为了协调步伐、分散负荷、减少寂寞,抬工们自然而然地唱出了抬工号子。这些号子内容多样,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诙谐幽默,寓意深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大多数由师傅传给徒弟,也有家族传承的。抬工号子中融入了时令、农事、爱情、婚丧嫁娶等民俗风情,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在“中国枇杷之乡仁寿县第四届枇杷节暨新世纪艺术周”的文艺演出活动中,虞丞乡的农民们以128人的规模展示了抬工号子的魅力,并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之后在昆明举办的颁奖晚会上,他们更是荣获了“最佳吉尼斯项目”奖,彰显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抬工号子的表演技巧丰富多样,包括“莲花吐蕊”“铁扇关门”“青蛙晒肚”“倒挂金钩”等绝活。而号子的歌词也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浪漫情怀,如选录的歌词中所述:“栀子花儿白,桃子花儿红……幺姑逗人爱,情哥情意浓。”这些歌词不仅展示了抬工们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如今,仁寿抬工号子已经收集整理的号子有300首左右,广泛流传于民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继续在仁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承和发展,为世人展示四川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关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探寻更多关于四川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瑰宝,感受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