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人的调研团却有50多人陪同

探索宇宙 2025-04-24 18:23www.nygn.cn元宇宙

调研活动中的形式重于实质:陪同规模与真实效果的背离

曾经有一支由20人组成的调研团队深入基层,令人惊讶的是,陪同的人数竟然高达50余人,这样的陪同规模,形成了“调研团1人、陪同2.5人”的荒诞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下,调研过程更像是一场盛大的“演出”,车队浩浩荡荡,行程安排满满当当,而真正的调研人员却疲于应付表面的流程。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为了迎接调研,一些村庄甚至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仅仅是为了确保调研路线的一尘不染、沿线建筑的焕然一新。更有甚者,将标志性设施迁移至指定的线路,以便在调研时能够展现最佳的一面。群众也被突击培训,以便应对临时的问题。整个调研过程仿佛是一场“各司其职、按部就班”的实景演出。

这种重形式、轻实效的做法带来了诸多严重的问题。它极大地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基层干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接待工作,这挤占了他们实际的工作资源,导致“干部群众疲于应付”。这样的调研很难得到真实的结果。由于行程仓促、信息筛选,调研报告往往依赖于裁剪拼接的材料,难以反映真实的问题。这种做法损害了党同群众之间的公信力。形式主义调研脱离了群众的真实需求,破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甚至可能诱发基层形式主义的蔓延。

问题的根源在于形式主义的考核导向和官僚主义作风的干扰。一些调研活动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而非真正解决问题,导致了“重程序、轻实效”的扭曲逻辑。调研被异化为“官威展示”的载体,陪同规模和接待规格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

为了改进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推行“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将调研成果与基层实际改善挂钩,避免“材料包装”代替真抓实干。还需要强化作风监督问责,对“走秀式调研”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倒逼党员干部回归调研的本质——解决真实问题。希望这种现象能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深刻反思,真正让调研回归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