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主内,姜维主外 两人为何对宦官黄皓无可奈

生活趣事 2025-05-21 01:51www.nygn.cn生活趣事

对宦官深感兴趣的朋友们,听我一一道来。在蜀汉灭亡之际,军队人数不满十万,其中能用于作战的更是为数不多。姜维虽为大将军,但他的兵力与威望却难以匹配。试图跨越秦岭或对抗强大的曹魏,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建立军功对姜维而言,犹如天边的繁星,遥不可及。

在治国理政的舞台上,文臣们对投入产出比有着极高的要求。蜀国的北伐行动,其收益与付出之间的比例几乎失衡。朝野上下,反对北伐的声浪汹涌澎湃。诸葛瞻,作为恩师的儿子,更是反战派的中流砥柱。

姜维若想以“清君侧”为名挥兵成都,若朝中无人支持,恐怕不仅难以成功,还可能背上叛乱的罪名。姜维并非叛徒,他再怎么厌恶黄皓,也仅限于奏折之上。那么,为何手握重兵的他会选择躲到沓中屯田呢?

这其中的奥妙,与权臣争权密不可分。自从诸葛亮去世后,虽然刘禅表面遵循相父之命,但内心对权力有着极高的渴望。黄皓的崛起,是刘禅夺权之路的必然。他通过扶植宦官集团,打压诸葛亮留下的老班子,逐渐将朝政掌握在自己手中。黄皓从一个小黄门到专政,其实背后是刘禅的默许与推动。

在蜀国灭亡的前夕,各方矛盾开始激化。姜维的处境变得微妙起来。一方面,黄皓想安排自己的人阎宇取代姜维;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削夺其兵权,让他回归文官之职。从姜维的角度来看,这两股力量都是冲着他的兵权而来。当初,陈祗在朝中的支持让他能继续北伐,如今黄皓却要将他赶下“船”。

黄皓因为专政,也遭到了诸葛瞻等人的反感。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为了自保,姜维决定站队诸葛瞻,上奏刘禅请求除掉黄皓。然而从刘禅的角度来看,黄皓是他的代理人,杀了他谁来帮他控制朝政呢?

在姜维与诸葛瞻的较量中,后者代表着官二代势力,在朝中的影响力远超姜维。即便黄皓有所胡来,刘禅也不敢轻易动他们。为了制衡双方,刘禅必须拉拢姜维。黄皓的刺激无意中将姜维推到了诸葛瞻那边,刘禅为了对抗诸葛瞻等人,故意要求黄皓向姜维谢罪。看似解决了三方矛盾,却导致了后来的亡国悲剧。

姜维请求被拒后终于意识到黄皓不只是专政的宦官而是刘禅不容侵犯的皇权的代表。既然刘禅不打算除掉黄皓他也无意再掺和朝政于是跑到沓中屯田以避祸患。黄皓未能整垮姜维反被将了一军内心十分不甘。他故意扣下姜维的重要军事报告导致蜀军错失最佳防御时机丢失了武都、阴平两郡给邓艾入侵留下了机会。诸葛瞻则深感绝望他既无法清除黄皓也无法制衡姜维在内心深处对刘禅已彻底失望。他选择带领官二代沙场血战也不愿再回那个令人失望的朝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