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为什么犯人宁

生活趣事 2025-05-16 05:14www.nygn.cn生活趣事

在古代中国,刑罚制度中的五刑之一“流”,代表着流放,虽不及死刑严重,但也是令人畏惧的惩罚。在众多的清宫戏中,当臣子犯错时,经常会听到“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的严厉惩罚。那么,宁古塔和披甲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流放犯人宁愿选择自尽也不愿前往宁古塔?

宁古塔,这个神秘的古地名,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在清朝时期,这里作为东北重镇,是清在东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盛京齐名。令人惊讶的是,“宁古塔”这个名字并非源于塔的存在,而是满语中的“六个”之意。相传是曾祖父的六个儿子在这里居住过,因而得名。

清朝顺治年间的一场南闱作弊案,将八名举人和数百家眷流放到东北牡丹江边的宁古塔,揭开了宁古塔长达300年的流放史。这里的气候极其恶劣,常年冰封,野兽遍地。对于许多流放者来说,这里仿佛不是人间世界,许多人在半路上就被野兽吞噬。而那些侥幸到达宁古塔的人,面临的并不是苦难的终结,而是更为严峻的挑战。许多被流放的人宁愿选择自尽,也不愿前往宁古塔。

在整个清朝时期,大约有150万人被流放到宁古塔。其中不乏知名人物,如郑成功的父亲、清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家属、著名边塞诗人吴兆骞以及佛学家函可等。

那么,“披甲人”又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披着铠甲的人。在满族人的制度下,“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则披甲上阵。而“给披甲人为奴”的流放者,则成为宁古塔满族人的奴隶。这些奴主有权随意打骂、甚至处死为奴的犯人,而不受任何追究。

宁古塔的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荒无人烟。这些来自中原和江南的流人们来到这里后,带来了内地先进的耕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这些流人中还有许多因清朝而流放的知识分子、读书人,他们将文化传播到了这里。虽然说是为奴,但这些流人实际上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他们将灿烂的中原文明带到了宁古塔,促进了这里的发展、民族的融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