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人口的暴增,背后和一个秀才有关

考古发现 2025-03-17 10:50www.nygn.cn考古学家

番薯的别名繁多,如甘薯、山芋、地瓜、红薯和红苕等,背后蕴含着一段跨越大陆的历史。番薯之所以被称为“番薯”,是因为它原产于南美洲,后被西班牙人引入亚洲。

在明朝时期,一个名叫陈振龙的商人,因为对故乡福建的饥荒问题深感忧虑,决定寻找商机,将这一高产作物带回国内。带回番薯并非易事。

陈振龙曾三次尝试将番薯带回大明,但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西班牙人视番薯为重要战略物资,严防死守。第一次,他试图将番薯藏于箱中,却被盘查人员查出。第二次,他将番薯栽种在花盆里,但依然被识破。

陈振龙并未放弃。他动用了智慧和策略,终于在第三次尝试中成功。他在船只的缆绳上涂抹泥土,把番薯幼苗种植在上面,然后将这部分缆绳吊在船舷下方,巧妙地避过了盘查。

部分番薯幼苗成功带回福建并顺利种植。第二年,试验田获得了丰收。恰逢福建大旱,陈振龙向福建巡抚上书,建议大量种植番薯。就这样,福建成为了番薯入境后的第一站。

陈振龙将番薯带回大明的时间是1593年,这一年,他的这一举动的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场大战。这一历史性的贡献使得陈振龙被誉为“番薯之父”,人们对他的评价极高。甚至有人将其历史地位与袁隆平相提并论。郭沫若先生更是赞誉陈振龙“功勋可比神农”。

陈振龙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农业作物的引进史,更是一段充满智慧、勇气和坚持的历史。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后人,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智慧。他的贡献不仅改变了福建乃至整个中国的粮食生产格局,也为后世的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