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打仗总是缺粮,为什么战国打了那么久却从

考古发现 2025-03-17 10:49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独特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英勇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后世传颂的楷模,他就是被誉为“神”级人物的诸葛亮。他的形象被塑造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了无所不能的传奇人物。鲁迅先生曾评价他“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足以看出后世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认可。

诸葛亮以弱小的益州为根基,挑战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无疑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尽管他有着非凡的智谋和胆识,他的北伐行动最终却因为国力不足而折戟。这其中,粮草不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诸葛亮的军队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常常因为粮草短缺而不得不退兵。

与三国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在国力消耗巨大的战争中却能维持较长的战斗力。比如赵国,长平一战虽然阵亡了40多万,却依然拥有十多万的有生力量。再看一下韩国,这个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却曾经动员过30万的兵力。这些诸侯国之所以能够养活大量的军队,除了人口基数差异外,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兵制。

战国时期实行的是全民兵役制,只要遇到战事,所有适龄男子都在征发之列。而没有战事的时候,除了守卫都城的兵马,其他人都回家种地。到了三国时期,战争已经演变成了职业兵之间的战斗。这个时候,平时种地战时上战场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职业兵的出现意味着需要耗费更大的财力来武装士兵,购买枪支弹药等装备。

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无疑令人钦佩,但蜀汉的败亡也揭示了国力的重要性以及兵制对国力的影响。在三国时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职业兵的优势并有效结合农业生产,也许历史会有所不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