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之最人教版(初二历史|人教版初中历史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1www.nygn.cn考古学家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英国为打开中国

2.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 的坚强意志。)

3. 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4.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主要内容自己背)。这是中国近代 条约。

5.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 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 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

2.侵略国 为主凶,俄、美为帮凶。

3.借口“ 事件”和“ 事件”。

4.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 年。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 (1)《 条约》(外国公使可以进驻 等特权。)

(2)《 条约》(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3)《 条约》(增开 为商埠,割 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6.1860年10月初, 联火烧

7.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一共 平方千米。

8.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 程度

第3课 天平天国运动

1. 创立“ 教”。

2.1851年1月11日, 起义,建号天平天国,起义称“ ”,天平天国运动开始。

3.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4.1853年,攻占 ,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 》(不可能实现,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5.1856年, 使天平天国由盛转衰。

6. 写成《 》,提出向西方学习等主张(没有付诸实践)。

7.1864年,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8.天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规模 一次农民战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 的统治。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3.时间从19世纪 年代到 年代中期。

4.洋务运动的两个口号“ ”“ ”。

5.内容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 ”为口号,发展近代 工业,(写出代表 。)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 ”为口号,开办一些近代 企业,(写出代表

(3)兴办新式 ,培养翻译和事人才;设立翻译馆;派遣 出国深造等。

(4)组建西式洋枪队。( 收复新疆)

(5)初步建成南洋、北洋,福建等几支新式海,其中以 规模最大。(1855年,成立海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在 建立行省。)

6.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标志着中国 的开端。)

7.作用(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产生。(2)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

8.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 ,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 的道路。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1894年(农历甲午年), 战争爆发。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威”这幅对联颂扬的是黄海海战中的 舰管带

3.1895年,中日签订了《 》(主要内容自己背),(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 》签订后, 联合 干涉还辽。(“三国干涉还辽”)

(2)表现①列强夺权利、强租 、划分“ ”。②美国提出 政策。

第6课 变法(百日维新)

1.兴起1895年, 等人发起“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背景是《 》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2.发展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纸是上海的《 》和天津的《 》 。

3.高潮 年6月11日,清政府(当时的皇帝是 )颁布“ ”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主要内容自己背)。这一年是农历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

4.结局9月21日, 发动政变,囚禁 ,“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变法失败(变法唯一保留的成果是京师大学堂即今天 大学的前身。)。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 ”。

第7课 抗击八国联

1.19世纪末, 运动兴起,提出“ ”的口号。

2.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年6月, 组成八国联,发动侵华战争。

3.1901年,英、俄、德等 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主要内容自己背)。

(1)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 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影响从此,清政府沦为 的工具,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1894年,孙中山上书 ,提出改革建议,遭到拒绝,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1984年11月,孙中山在 成立革命团体

3.1895年,准备 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4.1905年8月,在日本 成立 。以孙中山提出的“ ”为革命纲领。

5. 《 》是同盟会的机关报。

6.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 ”、“ ”、“ 三大主义,简称 。它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

第9课 辛亥革命

1.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 武装起义。

2.1910年的“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1911年10月10日, 起义爆发,标志 开始。

4. 辛亥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 的终结。

(2)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 革命。(3)推动了思想解放。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 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 成立,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窃取。

3.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 制定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重要文件。

4.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重要成果 临时政府的成立和《 》的颁布。

第11课 北洋阀的黑暗统治

1.1913年,袁世凯亲信在上海刺杀 ,制造“宋案”后, 革命开始,结果失败。

2.袁世凯复辟 ,举国哗然。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北上讨袁, 爆发。1916年3,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去。

3.袁世凯后,北洋阀分裂。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 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 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张作霖盘踞东北。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1915年, 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为《 》),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2.《 》和 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 。(鲁迅白话小说 》)

(2) 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 ”和“ ”)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 革命。(胡适发表《 》和陈独秀的《 》)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

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 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礼。(3)为随后爆发的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第13课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主力 年5月4日,

3.五四运动的口号“ ”,“誓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

4.五四运动的扩大从6月起,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

5.五四运动的结果北洋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上 签字。

6.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 的爱国运动。(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7.五四运动的特点在这次运动中,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8.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中国 的开端。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1. 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 召开。出席代表 人。会议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

3.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 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 了。

4.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 ,在中国历史上 提出了彻底的 的民主革命纲领。

5.1923年2月,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3年6月, 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 。(2)1924年1月, 的召开,标志着 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合作)

2.国共合作的第一个成果1924年5月, 校建立, 为校长。

3.国共合作的第二个成果 战争

(1)目的推翻 等北洋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时间 年7月 (3)部队名称

(4)北伐总司令

(5)概况叶挺独立团为 赢得“ ”的称号。

(6)战果北伐从 流域打到 流域,震动全国。

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 反革命政变。

(2)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5.1927年4月,蒋介石在 建立“国民政府”。

6.1928年,张学良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 毛大大开辟井冈山道路

1. 日, 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建节的来历)

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 召开“ 会议”,在会上,毛大大提出“ ”著名论断。

3.1927年9月,毛大大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帜,举行 起义。

4. 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1928年4月, 会师,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队---中国工农红

6. 起义、 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 转入 ,建立 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找到一条正确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是 包围 ,夺取全国胜利。)

7.毛大大率领工农革命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 ”的局面。

8.1929年12月, 会议,确立了“ ”的建党建原则。

9.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 临时中央政府,定都 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长征

1.长征的原因

2.长征开始的时间 年10月

3.长征途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会议

(1)时间 年1月

(2)意义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 走向 的标志。

4.遵义会议后的长征情况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 ,爬 ,过 ,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与陕北红会师。

5.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年10月, 在甘肃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2)红长征下了 ,铸就了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 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震惊中外的“ ”。(影响)成为中国人民 的起点( 年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世界 的序幕。

2.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 ,在 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的 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4.西安事变(1)时间 年12月12日 (2)发动者 (3)目的

(4)结果、影响西安事变的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 年内战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1. 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 ”,又称“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 任总指挥, 任副总指挥;红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 任长。

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 正式建立。

4.1937年8月—11月的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5.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开始的 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6个星期,30万人)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1.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指挥者是 ,时间 年。

2. 历时四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3.1938年10月, 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4.发生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第三次 ,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5.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一次大溃败是 战役。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1937年9月,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不可战胜”的神话,指挥者是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措施

(1)建立 政权(2)实行 的土地政策(3)发展

4.1940年下半年,八路在 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 广阔的地域,对日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史称“ ”。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战中,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制造“ ”。

2.抗战中牺牲的著名将领枣宜会战中的 ;八路副参谋长

3.1945年4月, (会议)在 召开,大会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

5.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 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 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奋战,取得了的胜利。 也回到祖国怀抱。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国人民巨大的 、空前的 和英勇的 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2)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世界上一切爱好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7. 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和外敌入侵 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意义自己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3课 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1)背景蒋介石先后 次电邀 到重庆(渝)面商国家大事。

(2)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为 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3)为了尽一切可能 ,毛大大赴重庆谈判。

(4)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

2. 年6月,国民党围攻 ,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3.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了对 解放区和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毛大大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5.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作战方法以 为主要方式,以 为主要目标,集中 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5. 战况(1)毛大大、周恩来等主动撤出 转战陕北。(2) 率领的西北野战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3)华东野战在山东 消灭整编七十四师,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 》,随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 运动。

2. 年夏,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主力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 的序幕。

3.三大战役是指 战役。其中,“关门打狗”,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战役;歼敌最多,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的是 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的是 战役。( 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 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年4月,人民解放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 ,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22年统治。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9世纪 年代( 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 战争后,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代表人物状元实业家 ,创办 ,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道路。

(3) 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高潮。

(4) 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 三重压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2.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1)剪 ,易 和劝禁 (2)废除有损人格的 ,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3)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的称呼。

第26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1) 时期,洋务派先后创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 后,清政府先后在 创办北洋西学堂,在 创办南洋公学。(3)百日维新期间,创办 (北京大学的前身)。

2. 年,清政府下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 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3.新闻出版业(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 ,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4.文学艺术的成就(著名人物及代表作品见课本)

5.电影(1)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

(2)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