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历史之最(走近中国最古老的实物粽子)
粽子是中国端午文化积淀最深厚、历史最悠久的食品,是中华民族美食文化的瑰宝。现今,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代言人”,就连节日本身都已被不少人习惯性地称作“粽子节”了。
相传,粽子的诞生与楚国大夫屈原有关,但据考证,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了。粽,古时又写作“糉”(同“粽”音),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芦叶裹米也”。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
古时的粽子,究竟长什么样?
2014年,家住安徽省南陵县铁拐村的刘老太在自家田里平整土地时,挖出一段长方形的墙壁,因察觉事情重大便报了警。当地文物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经过初步保护性挖掘,发现了两座古墓,一座独立墓,一座合葬墓。
独立墓保存完整,工作人员从中清理出藕节、核桃等食物,以及两个普通的粽子。一个粽子的粽叶脱落,另一个则基本完好。出土粽子的造型,看上去与今日的粽子没有明显差异——三角形,粽叶包裹、麻线捆扎。
这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实物粽子,目前收藏于南陵县博物馆。据专家介绍,它们距今至少有900年了。
南宋粽子实物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藏品
在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内,同样珍藏着一对实物粽子,它们来自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墓,距今也有700多年了。
这对菱角形的粽子如拳头般大小,外皮为粽叶,以天然芦苇叶麻线捆扎,粽子的编织手法和技艺保持着地方传统特色,与我们现代粽子的制作方法非常相近。
遗憾的是,经过时间的“雕琢”,上述两对来自宋代的粽子已经严重碳化,只能看出是粮食做成的,至于里面包裹着什么啥馅儿,已经无法考证了。
出土的粽子文物,为当代人们研究两宋时期的饮食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当时的食品及民俗有着重要价值。它们虽属于过去,但也连接着现在与未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与古人同赏一轮月,共享一方土,端午佳节时,亦能品味相似的粽香。这份历经千百年都未曾中断的传承,也许就是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浪漫吧!
策划董大正
撰稿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 李楠迪娜
图源国家文物局
来源 光明网
考古新发现
- 中国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 世界上最幽灵的古堡(史上最恐怖的幽灵)
- 成语束手无策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 莽山烙铁头 莽山烙铁头毒性排行
- 紫外线治疗仪厂家 紫外线治疗仪厂家深圳市嘉光
- 武磊西甲第二球武磊西甲第二场
- 胆小勿近!日本民间恐怖事件
- 缘分姻缘算命-算命能算的出来,男女的缘分吗?
- 世界最老的洗衣机(洗衣机世界第一品牌)
- 张丹峰粉丝微博(张丹峰被曝出轨经纪人,洪欣
- 中国最美丽、最性感、最有气质的明星排名榜出
-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
- 笼组词是 笼的组词是
- 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写作风格介绍说
- 齐铭喜欢易遥吗(齐铭爱易遥吗)
- 股票600067股票600开头是什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