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师起诉拼多多
在繁华的魔都上海,一场由律师与电商巨头之间的纠纷引起了广泛关注。故事的主人公是上海的律师刘宇航,时间定格在2021年3月。刘宇航参与了拼多多推出的“砍价免费拿”活动,看似简单的砍价活动却暗藏着诸多玄机。
在多次邀请多人助力后,页面始终显示“差0.09%”即可完成,即使购买了加速包,也未能成功砍价。拼多多活动页面上的“砍价进度第一名”、“超过99%用户”等诱人的字眼,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需要邀请的人数远超提示。这一切,让刘宇航警觉起来。
他认为拼多多利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诱导用户,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于是,他向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提起了诉讼。此案一经报道,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支持刘宇航“挑战行业潜规则”。
案件的诉讼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虚假宣传争议,拼多多在活动页面上的宣传与实际操作存在巨大差异;其次是规则不透明,客服所称的砍价需“砍至0.00%”才算成功,但用户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达成;最后是欺诈指控,刘宇航主张拼多多利用人性弱点进行诱导拉新,且商品晒单数据的真实性也存在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审理,2022年7月5日,上海长宁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拼多多构成“知情权侵害”,判决其赔偿刘宇航经济损失,但驳回了“欺诈”指控及其他诉讼请求。法院认为拼多多未清晰告知活动规则,但不足以认定存在主观欺诈恶意。
此判决虽部分满足了刘宇航的诉求,但拼多多方面的回应和公众的反应仍值得关注。拼多多客服曾回应称砍价需“随机性助力”,并强调活动规则已在页面说明,但未直接回应数据真实性质疑。目前尚未有拼多多上诉或刘宇航继续维权的公开信息。
这场纠纷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法律诉讼,更是公众对于电商平台营销方式的一次反思。公众对于电商平台的活动规则、数据真实性、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更加关注,对于行业潜规则提出了挑战。此案也提醒我们,在电商平台上购物时,要时刻保持警惕,理性消费,同时也希望电商平台能够更透明地呈现活动规则,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