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邓小平曾在法国巴黎开办中华豆腐店

大明星 2025-05-31 14:07www.nygn.cn女明星

周恩来与邓小平在法国巴黎的奋斗岁月与中华豆腐店的故事

五四运动之后,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之道赴欧洲勤工俭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亦踏上这片热土,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奋斗。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人,为了团结和教育广大旅法青年学生,于1922年成立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意识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团结这些青年学生,将他们争取到革命队伍中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旅欧团组织创办了机关刊物《少年》月刊,后改名为《赤光》半月刊。邓小平作为刊物的年轻编辑,以其精湛的印刷技术,获得了“油印博士”的称号。他不仅要面对法国警察的打压,还要应对文具店老板的刁难,但他始终坚韧不拔,保证了杂志的顺利印刷。

除了办刊物,周恩来等人还利用周末时间到大学区、工厂区等地进行演讲,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得许多原本信奉无主义的青年,如陈延年、陈乔年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革命科学,加入了旅欧中国共青团和。

为了为旅欧共青团提供活动经费,周恩来提议在巴黎开办“中华豆腐店”。邓小平负责主持这项工作,大家分工合作,边劳动边交流,场面十分欢乐。周恩来和邓小平还以豆腐为题材,进行诗词唱和,展现了他们的文学才华和革命乐观精神。

这间豆腐店不仅是旅欧共青团的活动经费来源之一,更是他们革命精神的象征。在这里,他们不仅磨练了革命意志,也培养了一批批革命骨干。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人后来都成为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回望那段历史,旅欧共青团为中国革命集中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是中国共青团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青年团分支组织。他们在法国巴黎的奋斗岁月和中华豆腐店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邓小平以其热情好客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使得一间充满东方风情的豆腐店迅速吸引了法国人的目光。这间豆腐店在巴黎变得如此受欢迎,以至于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热闹景象。为了应对这一局面,采取了定时供应、售完即止的策略来限制销售。这不仅解决了旅欧共青团的活动经费问题,也展现了邓小平的精明和策略。

在当时欧洲工作的众多华工中,旅欧共青团积极开展了“华工运动委员会”的工作。他们致力于瓦解华工中的行会帮派,成立了“华工总会”,并创办了工人俱乐部和工人夜校。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人的思想觉悟,也促进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的融合,同时培养了一批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

青年团在欧洲的革命活动,也锻炼了一大批团员和进步青年。从1923年开始,为了适应国内革命的需要,许多旅欧青年团员前往苏联学习,后来他们回到国内,投身到大革命运动的热潮中。1924年7月,周恩来奉党的指示,离开法国返回祖国。此后,在李富春、李卓然、傅钟、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旅欧的党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25年6月中旬,为了声援国内的五卅运动,在旅欧支部和共青团旅欧区执委会的推动下,与反的各团体联合成立了旅法援助上海反运动行动委员会。同年6月14日,两个执行委员会发出“告示威华人”书,号召反对屠杀上海人民的国家。仅仅两周后,旅法支部和共青团支部联合左派,发动了一次向中华民国驻法公使馆的示威行动。200多名参与者迫使公使致电全国人民支持反帝运动,并向法国发出通牒,要求其从华撤军。

到了1926年初,随着大批旅欧党团员赴苏联学习或归国参加革命斗争,留在西欧的少数党团员也加入了所在国的党团组织,继续为支援国内革命而努力工作。至此,曾经独立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组织活动已不复存在,而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辉历程也宣告结束。这一历程充满了挑战与奋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邓小平和旅欧共青团的其他领导者的智慧和勇气,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