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围城下的河南卫辉
在河南新乡的卫辉市,一场罕见的水患灾难在2021年7月上演。这座城市被卫河、共产主义渠等多条河流环绕,当这些河流遭遇连续暴雨,水位迅猛上涨,城区及周边区域便陷入了严重的内涝危机。这场灾难性的暴雨,使城区被洪水切割成多个孤岛,积水达到一米五以上,数万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这场灾难的核心原因是极端的降雨天气。从7月20日至23日,卫辉市连续遭受暴雨到大暴雨的侵袭,部分地区的单日降雨量超过299毫米,远远超出了城市的排涝能力。共产主义渠的洪水漫堤涌入卫河,卫河因上游泄洪压力形成“悬河”,导致河水外溢,加剧了城区的内涝问题。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救援行动迅速展开。全国多支救援队伍,如蓝天救援队,携带冲锋舟、皮划艇等设备,通过主干道转移被困群众,累计转移人数超过8万。一些因道路损毁而成为孤岛的村庄,需要通过空中投送物资或二次转移的方式来进行救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因积水倒灌停电,数千名病患通过铲车、救援船等接力转移,其中包括术后患者等特殊群体。
这场灾害对城市功能造成了严重瘫痪。城区主干道被淹,水电、通信中断,大量车辆、建筑浸泡水中,部分区域水深持续上涨。由于卫辉市被誉为“豫北水城”,其水域连通设计在极端降雨下反而加剧了内涝风险。长时间洪水浸泡导致房屋坍塌、病菌滋生,救援人员面临皮肤溃烂等健康问题。卫河、共产主义渠等河道堆积的垃圾也增加了搜救难度和溺水风险。
社会对此次灾害给予了高度关注。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民间救援队与志愿者自发集结,参与搜救和物资运输。微博热搜持续关注和报道“卫辉暴雨”“卫辉内涝”等话题,呼吁保障救援通道畅通。
随着灾害的结束,卫辉市开始着手后续的恢复工作。截至7月28日,城区水位逐步下降,但退水过程缓慢,仍需警惕退水后的次生灾害。此次灾害不仅揭示了中小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脆弱性,也为今后如何增强城市韧性、如何应对类似灾害提供了宝贵的警示。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全国的支援,也看到了未来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