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建筑 柯尔克孜族毡房什么样
洁白的毡房宛如雪山下的明珠,下半部呈圆形,上半部则巍峨耸立,象征着白雪和连绵的山峰。这种毡房比普通的毡房更高挑且顶尖,独具特色。它不仅冬暖夏凉,还具有不积水、不积雪的神奇功能,拆装便捷,搬运轻松。
毡房的构造堪称匠心独运。柳木、桦木、楸木等木材被巧妙地制成栅栏、支架、天窗架和门框。栅栏可伸缩自如,由骆驼皮条固定成菱形网格,一般需4至5块栅栏。支架撑条的数目决定着毡房的大小,从40根到上百根不等。外围则覆盖着编有精美花纹的芨芨草帘,再覆上白色围毡和篷毡,巧妙地用毛织带绑扎固定。天窗顶部装有3至4平方米的活动天窗盖毡,可在风雨之夜用毛毡绳拉动遮挡风雨。
走进毡房内部,你会被这里的陈设深深吸引。地面铺着精致的多色毡毯和毛织毯,上面还覆盖着牛、羊、马皮制作的方形皮毯,再铺上褥子供人坐卧。进门右侧由多色花纹图案的芨芨草帘隔出储藏室,摆放餐具和食品。每家都有用整张羊皮制作的酸奶筒,用来存储每天新鲜马奶制作的酸奶。屋内右后角则挂着一个直径约1米的编织毛袋,里面珍藏着各种首饰。
毛袋前是孩子们的铺位,上方悬挂着精美的绣花丝毯或天鹅绒毯,周围环绕着绣花丝织围帘。进门正对面则靠栅栏摆放着木箱和其他重物,上面铺着被褥和枕头,前方则是客人的座位和床铺。
在柯尔克孜族人的农耕和半农半牧地区,他们则选择建造土房。这些土房坚固厚实,有的用土坯和生砖垒砌,有的则用黄土夯筑而成。离牧区近的地方则使用草皮叠砌。土房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平屋顶中央设有一个小小的天窗,夜晚或风雨天可盖上活动的花毡盖或木板窗木盖。门板外挂有芨芨草帘,门的对面墙上则设有壁龛,放置被褥和枕头,上面覆盖着绣花的丝毯,整个房间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