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暴的退票乘客发声
网络风暴下的退票幸存者:东航MU5735航班空难后的无声受害者
在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空难的阴霾之下,部分未乘坐该航班的退票乘客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退票经历,却意外地卷入了一场网络风暴。这些幸免于难的个体,因公开自身经历,却遭受了无端的质疑与攻击,如“蹭热度”“吃人血馒头”的指责,甚至个人隐私被泄露,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一、具体案例透视网暴现象
1. 小华的遭遇:
小华因天气原因退票后,在抖音上发布了退票信息。空难发生后,她的账号涌入了无数网友评论,称她为“幸运儿”。随之而来的却是身份冒充与直播风波,让她被误解为“炒作”,最终被迫删除所有相关视频。她内心无比沉重,表示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同身受,并呼吁大家关注遇难者家庭。
2. Rae的经历:
Rae因缺乏核酸证明而选择退票,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退票截图,并感慨“死亡离自己如此近”。这却引来了私信中的恶毒言语,指责她“吃人血馒头”。甚至她的淘宝店铺客服也遭受攻击。她删除相关信息后坚定地表示:“没有人会拿生命开玩笑”。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退票乘客和遇难者家属受到不同程度的攻击。一些家属在发布悼念视频后,被指责“不够悲伤”或“蹭热度”,甚至因接受采访而遭到攻击。
二、当事人回应与社会深思
面对这场无端的网络风暴,幸存者和家属纷纷表态,强调自己的感受并拒绝消费悲剧。小华表示希望将关注转向遇难者家属,而Rae则呼吁停止网络暴力。专家从法律和心理学角度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法律层面来看,网暴行为涉嫌侵犯名誉权、隐私权等,严重者可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心理学专家呼吁公众理性表达情绪,并建议社交平台加强内容审核和情绪疏导。
此次事件不仅反映了公众对灾难事件的复杂情绪,也暴露了网络环境中非理性攻击的泛滥。幸存者与家属的遭遇警示我们:在公共事件中,应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少一分恶意揣测。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和平台机制,保护受害者的权益,遏制网络暴力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