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收割中国成功
展望至2025年,尽管美国试图通过美元霸权对中国进行金融收割,但其效果却颇为有限,未能达成全面胜利。中国凭借一系列多维度的策略,成功抵御了美元收割的风险。
一、制度性防御机制展现威力
中国构筑了坚实的制度防线。外汇管制措施的实施,有效限制了投机性资金的快速流动,就像给汹涌的美元潮汐装上了制动器。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完全自主的大国,中国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上拥有独立决策权,不受外部干扰,从而避免了重蹈其他国家的覆辙。庞大的外汇储备稳定了汇率预期,确保了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
二、去美元化战略逐步实施
中国积极推动去美元化战略,挑战石油美元体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超过80%,同时沙特等产油国也接受人民币发债。中国还与巴西、沙特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减少国际贸易对美元的依赖。中国抛售美债规模超过8000亿美元,并转向增持黄金,以降低美元资产的风险敞口。
三、经济结构的韧性彰显优势
中国经济的结构韧性是抵御美元收割的重要支撑。国企在铁路、电网等关键行业的控制力,使得外部资本难以渗透,从而阻断了美国通过金融手段获取战略资产的可能。国内各行业的充分竞争,降低了高收益短期投机空间,减少了热钱涌入的动机。
四、局部影响不容忽视
尽管整体防御成功,但仍存在一些被动影响。部分境内资金流向美国高息资产,造成阶段性资本外流。少数非正常渠道资金借汇率波动外逃,虽然规模有限,但仍需警惕。
五、中美金融对抗进入新阶段
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美国曾试图通过操纵离岸人民币汇率发起最后一轮攻势,但中国央行通过降准降息、释放货币政策工具箱实现了汇率稳定。这标志着双方已从单边压制转向全面博弈阶段。未来,中国需要持续警惕美国通过新型手段发起的长期挑战。
中国通过制度屏障、货币多元化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形成了坚实的组合防线,使美元收割难以复刻其在拉美、东南亚的成功模式。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国仍需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加强金融安全防护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