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五仁月饼 (2)
一、传统配方与现代口味的碰撞
曾经风靡一时的五仁月饼,如今却面临诸多争议。这其中的冲突,既有传统配方与现代口味的差异,也有消费者认知的变化。
老式配料引发广泛反感。对于许多人来说,童年阴影般的红绿丝(糖渍橘皮条)所特有的甜腻香精味,让人难以接受。这种带有甜腻味道的红绿丝,在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下,显然已经过时。
饼皮硬度过高也是一大问题。传统工艺制作的五仁月饼饼皮偏硬,与现代人偏爱的酥软口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硬邦邦的饼皮,被部分消费者戏称为“堪比诺基亚手机”,显然不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感需求。
二、商家制作工艺的变迁带来的问题
正宗的五仁月饼应该包含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等优质果仁,然而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开始偷工减料,使用花生仁、冬瓜糖甚至劣质果仁替代。这不仅导致口感油腻,甚至出现“哈喇味”,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食用体验。
工业化生产也导致了传统手工揉制工艺的流失。大规模机械生产使得原料配比失衡,成品风味远逊于早期小批量制作的版本。这种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弊端,让五仁月饼的口感和品质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消费心理与文化断层
老一辈因物资匮乏时期对高热量食物的需求,对五仁月饼有特殊情感。而年轻一代缺乏这种记忆,更易聚焦于口感缺陷。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也让五仁月饼成为网络调侃的典型符号。口味两极分化,让五仁月饼在传播中被不断强化,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口碑的滑坡。
四、行业竞争的影响
部分厂商为推广利润更高的新式月饼(如流心、冰皮等),通过营销手段刻意贬低五仁月饼,以转移消费者注意力。这种竞争无疑加剧了五仁月饼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宗的五仁月饼仍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只是市场充斥的劣质产品加速了其口碑滑坡。对于五仁月饼而言,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困境不仅仅局限于五仁月饼本身,也是传统食品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典型困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