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中国之最(观察永不后退的中国人)

热点事件 2025-04-05 09:20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丑陋的中国人》:前行中的思考

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振聋发聩,指出了国人的一些陋习。时隔二十多年,虽然时代进步,但某些“丑陋的事实”依然存在。特别是中国人的“永不后退”,这一执念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疾步匆匆,争分夺秒,仿佛永远在追赶时间的脚步。在地铁、公交、安检门或上车时,他们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插队,横冲直撞。他们真的那么急吗?或许更多的原因是不愿落于人后,怕吃亏。

这种不愿后退的执念在今年五一四川婆孙插队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她们从年卡通道转入散客通道,却不愿重新排队,只因不愿“重头再来”。如今外卖行业的骑手们也是如此,他们行色匆匆,不愿遵守交通规则,眼里只有“前进”。下雨天,面对路上的行人,一些司机也不愿停下,甚至得意于自己的快速行驶。这些行为背后,都是不愿吃亏、不愿后退的心理。

中国人的这种永不后退的执念,自古就有传统。在商场上,我们常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鸡头代表积极向上,努力前进,而凤尾则代表落后。近代中国因落后而受外国人入侵,因此我们更加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我们举全国之力要发展、要前进、要赶英超美。这种不后退的执念甚至在佛教中也有体现,布袋和尚的诗中便提到“退步原来是向前”。

当我们为了生活、为了价值而拼命前进时,是否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如果前进、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迷失,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考虑适时收手,适时后退呢?这种不愿后退的心理让我们失去了童年,让我们忘记了生活的本质。

前进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过度的前进、不顾一切的前进可能会让我们失去生活的平衡。我们应该学会适时地停下来,学会后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看清生活的本质,更好地享受生活。

《丑陋的中国人》所揭示的“永不后退”的执念值得我们深思。在前进的我们也要学会适时地停下来、后退一步,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生活的美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