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被遗忘的脊梁!历史上墨家是怎么消失的?
探寻历史中被遗忘的脊梁:墨家的兴衰
曾经有一群人,他们的学说与儒家相抗衡,搞得儒家传承人相当紧张。历史总是充满了曲折和遗憾,这一流派几乎一夜之间从历史上消失,连学识渊博的人也难以还原那段历史。他们,就是墨家。
墨家,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团体,其创始人墨翟,有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但我们要强调的是,墨子及其门人做的是正义之事。他们不参与越货、巧取豪夺等不义之举,反而会极力制止。
如果将先秦的学术界比作一所大学,那么墨家可以说是其中唯一的理科专业,其毕业生在一群文科生中显得特立独行。墨家的学说有着许多引人注目的亮点。例如,他们主张“兼爱”,提倡对世人一视同仁地爱,不因亲疏而分差等。这一理念在现代人看来都颇具色彩,更不用说在当时的社会了。
墨子的学说超前于他的时代,他的苦闷多半来自于此。他凭借出色的辩才和身体力行、言行合一的个人魅力,成功地把高级的理念营销给别人,让他们接受、学习、实践。这使得墨家一时风头无两。
墨家与儒家是先秦时期最火的两个专业,为了争夺生源,这两个专业经常产生冲突。墨家是新开设的专业,由墨子在战国初期创办。他早年是儒家出身,但感觉儒家理念不对自己的胃口,于是中途退学,自行创办了墨家。墨家取巧,通过批评儒家来上位,一度成为新晋网红。
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感受到危机来临,对墨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承认杨墨之言盈天下,天下不归杨则归墨。并一口咬定两家宣传的是邪说,墨翟和杨朱都是禽兽。但墨子如果泉下有知,知道儒家那么怼自己应该会感到欣慰。因为这正是他想要的——让更多人关注和讨论他的学说。
在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动催生了“士”,即知识分子群体。学术百家齐放,与这个阶层的诞生密切相关。墨子及其代表的墨家是小生产者、小手工业者上升为士的代表。他们发现,同为“士”,但出身背景截然不同的两派之间有着激烈的冲突和差异。富二代不奋斗的结果恰恰是屌丝奋斗终生的目标。因此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也是截然相反的两极。如果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肯定会发生一场世纪骂战。但正是这样的冲突和差异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正如孔子在传统制度中寻找平衡而墨子则追求新社会秩序的变革一样这两者都在寻求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只是道路不同而已。墨子以其出色的辩才和身体力行、言行合一的个人魅力将他的理念成功推广让墨家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之一也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墨家与墨子的辉煌与落寞
曾经显赫一时的孟子身后有着庞大的追随队伍,他们乘坐宝马,声势浩大。在另一端的墨子,却以徒步的方式,肩负起匡扶天下的重任。
史书记载,公输般制造了威力强大的“云梯”,意图用于战争。闻讯的墨子,一边迅速派遣弟子等数百人带着守城器械在宋城上布防,一边则日夜兼程,徒步赶往楚国首都进行劝和。这样的情景,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墨子的勇敢与决心。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仅拥有深厚的哲学思想,更是先秦时期唯一理科专业的创办人。他精通机械制造,擅长创新,尤其在防御战争器械方面造诣非凡。他的成就堪比乔布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地位,远超当时名震天下的公输般。
墨子的伟大在当时得到了其他门派的普遍认同。庄子作为发言人曾表示,墨子和其弟子为了民众的福祉,“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即便面对极大的困难和危险也从不退缩。即便是那些批评他、甚至骂他为“禽兽”的孟也承认,只要是对天下人有利的事,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墨子的命运却如同许多伟大的先驱者一样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去世后不久,墨家便逐渐走向衰落。尽管墨子在世时被誉为英雄,但死后却逐渐被人遗忘。墨子去世后约150年,随着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墨家逐渐失去了影响力并逐渐消亡。如今,墨家的传承已经寥寥无几。司马迁等历史学家们因为资料不足,无法详细记录墨子的传奇一生。回望墨家的历史不难发现其崛起背后隐藏的危机。墨家全靠墨子一人撑起整个派系,缺乏后续的领袖人物支撑是其衰落的一大原因。此外墨家的自律行为和极端刻苦的生活方式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墨家逐渐失去了影响力并逐渐消亡。墨家崇尚科学精神、实干精神以及见义勇为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然而由于缺乏科技视野和实干精神墨家在现代社会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我们需要在教育中融入墨家的精神培养具有科技视野和实干精神的年轻一代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正是时候重拾墨家精神为现代社会注入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