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消灭前的实在照片 圆明园总价格值几亿
圆明园,这个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楚记忆,虽然我们未曾亲眼目睹其昔日的风采,但心中的想象却如刀割般深刻。
几张由英国摄影师费利斯比特在1860年拍摄的,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的老照片,引发了广大民众的关心。这些疑似圆明园被废弃前的照片的重现,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根据老照片绘制的复原图,让我们得以一窥圆明园的往日风采。如果那年我们成功阻止了那些强盗,那么圆明园或许会是现在的样子……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它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又被称为圆明三园。这座园林不仅集聚了江南的名园名胜,还创造性地融合了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
在园区的建造上,设计师们充分运用了楼、台、亭、阁、廊、榭、轩、馆、桥等中国古典建筑格局,并与山形水系、花卉林木巧妙搭配,使得每个景区都充满诗情画意,各具特色。
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仿造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造苏州狮子林的景观;还有根据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光等。
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见过圆明园的西方人,都将其称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珍贵文物,如历代书籍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明的宝库之一。
你或许看过电影《十二生肖》,但你知道那十二兽首的出处吗?它们正属于圆明园的海晏堂。这座园林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典范。1860年10月18日的一场大火由英法联军燃起,使这座美丽的皇家园林化为灰烬。
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让人心痛模糊。仿佛历史重现眼前,大火燃烧得正旺。曾经的圆明园美得耀眼,美得让世界赞叹!而现在看到的都是荒草杂乱,断壁残垣。我们在为英法联军的烧杀行为感到耻辱的也为祖先的智慧和骄傲被毁而感到遗憾。我们相信,如果当时的圆明园还在,它一定会惊艳世界!
圆明园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它提醒我们不忘国耻,奋发图强,重新创造更美好的家园。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历史,共同努力,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在清朝的漫长岁月里,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大规模兴建,圆明园以其无与伦比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这一伟大的园林杰作,耗费了巨额的财力物力,具体数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无法精确统计。
据专家估算,清朝几代皇帝在圆明园的建设上,所投入的资金可能高达五亿至六亿二白银。而在清朝中期,乾隆年间的年度财政收入仅为四千零二万白银,康熙时代更是仅有三千万白银。可见,圆明园的建造费用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
历史资料显示,仅从嘉庆四年(1799年)至五年间(即1793年至1798年),为了维护圆明园的辉煌,就已耗费了高达一百四十九万二千两白银。而据道光四年(即公元1824年)统计数据显示,五年间(即1818年至1823年)的维修费用也达到了惊人的一百零八万二千两白银。仅就这些维修费用来看,圆明园在短短的一百五十余年间所消耗的银钱就多达三千至四千五百万两白银。然而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圆明园的造价预算更是庞大到无法估量。作为皇家园林,圆明园不仅是皇帝办公的场所,更是他们休憩的圣地。园内每一座宫殿都陈设着极其贵重的珠宝器物,这使得整个园林的总价值更是无法预算。这座园林杰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其造价本身,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最为辉煌的园林艺术代表,其建造和维护所消耗的财力和物力令人惊叹。这一伟大的园林杰作,见证了清朝的辉煌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尊重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