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明如何从一个瘟神变成财神 原来是因为他
在中国的神话世界里,提及财神,人们的脑海中通常会浮现出一个满面红光、锦衣玉带的胖大叔形象,他的官方名称是财帛星君,深受各地店铺的供奉,尤其在南方更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财神,却与此大相径庭。
财神赵公明,他的形象可谓别具一格——面如黑炭,胡须四张,仿佛换上钟馗的行头就能立刻上演一出大戏。在成为财神之前,他原本是钟馗的消灭目标,位列八部鬼帅,领鬼施人间以痢疾,暴杀万民,活脱脱就是一个凶神恶煞。就是这样一位曾经被称为瘟神的赵公明,最终却走上了财神之路。
这一切的转变,要归功于姜太公。在武王克殷的战争中,殷商节节败退,太师闻仲亲自请峨眉山罗浮洞的截教高手赵公明出山护殷灭周。赵公明得到张天师的炼丹秘术,功力大增,战场上连挫阐教几名高手。商周之战乃是天数所定,赵公明虽武艺精湛、法力高强,最终还是败给了姜子牙请来的陆压真人。
赵公明死后,姜太公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虽然名义上是财神,但赵公明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慷慨解囊。他的四位部下——“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他们的名字就寓意着迎祥纳福、商贾买卖。赵公明被视为正牌财神,唯一的财神。
姜子牙让他担任财神的原因并非仅仅因为他有钱有法宝,而是因为他懂得如何管理财富。赵公明虽为财神,但行为却像是一尊只收不散的貔貅。只有在得到足够多的香火或者触动他心中那微不足道的羞耻心时,他才会让信徒得到一些微小的财富。甚至当他的财神娘娘因为同情求施舍的流浪汉而散财时,他竟然因为舍不得自己的财富而与之离婚。
在一个深冬的夜晚,一位小流浪汉在雪中苦苦挣扎,他已经两天粒米未进。突然,他看到了前方的一座庙宇发出的亮光。小流浪汉全身充满了力量,冲进庙内,对赵公明的神像纳头便拜。赵公明却置之不理。一旁的财神娘娘看到了这一幕,为之心软,将自己的金项链扔给了小流浪汉。然而这一善举却引发了赵公明的不满,导致他们的离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赵公明被奉为财神,但他更像是一个拥有财富却不愿与他人分享的神灵。或许这正是他成为财神的原因——拥有财富却不愿轻易散财。然而这样的财神形象与传统中的仁慈、慷慨的财神形象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在向财神祈福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理智的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握自己的命运。网络配图所呈现的场景,让赵公明有所警觉。他开始意识到,如果一味地拒绝向普通民众施舍,他的香火或许会逐渐减少。毕竟,人们信仰的不仅仅是财富的汇聚,更是对他关爱众生、仁慈之举的敬仰。他深思熟虑后,决定改变策略,不再挑剔店铺的大小,无论是大商贾还是小贩,他都欣然接受邀请,希望借此赚取更多的香火。这一转变并未立即赢得民心。穷人发现,赵公明虽然接受了他们的香火,但在他们需要援助时却并未显灵。于是,他们开始质疑赵公明的诚意,认为他只顾敛财,而忽视了对民众的关怀。每月的香火钱,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空洞的荣誉,而对普通人来说,那只是希望中的一点微薄的回报。他们开始转向其他神明,比如财帛星君和关二爷等,这些神祇不仅代表着财富,更寓意着吉祥和好运。这些神明的形象更加亲民,更符合人们的期望和需求。尽管赵公明仍然拥有官方的正统地位,香火仍然缭绕在他的神龛之上,但他的影响力已经被这些更具亲和力的神明所削弱。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任何神明都必须明白一点:只有真正关心民众,才能赢得民众的真心拥护和敬仰。尽管赵公明在财神领域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但他也必须面对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只有这样,他才能重新赢得民心,让香火再次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