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
殷墟,这座古老的都城,曾是中国商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盘庚迁都北蒙(今河南安阳)的时期,这里见证了商朝从辉煌到衰落的整个过程。
自盘庚迁都以来,殷墟历经多位国王的统治,共计八代十二位国王,统治时间长达二百七十三年。它的历史地位在二十世纪初因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而举世瞩目。自1928年起,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都城建筑遗址,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丰富了人们对商代文明的理解,特别是甲骨文的出现,将中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并催生了全新的学科——甲骨学。
殷墟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精确,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
殷墟的总体布局严谨有序,以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形分布。如今,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宫殿宗庙区是殷墟最重要的部分,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和花园庄一带。这里不仅有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还有商王武丁的配偶墓——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这座墓葬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和骨器,以及近7000枚海贝。这里还分布着众多的甲骨窖穴,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
王陵遗址则位于洹河北岸的侯家庄与武官村北高地,这里是大规模的墓葬群所在地。其中东区祭祀坑数量众多且有序排列,展现了殷王室祭祀先祖的公共祭祀场面。王陵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出土了后母戊大方鼎——现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洹北商城位于洹河北岸的花园庄,是商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它的发现不仅延长了殷商的历史时间,还扩大了殷墟的范围。这座商城的城址呈方形,四周有城墙基槽,显示出其严密的防御体系。
最近的一次考古发现,是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发现了18座匈奴墓葬。这些墓葬排列整齐,形制相同,出土的器物表明它们晚于殷墟时期,可能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这些发现为研究匈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线索。
殷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不仅见证了商朝的历史变迁,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今,它已经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也是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