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城之战,关有调取能刘封和孟达的权利吗?
麦城之战:权力与决断的较量
在东汉末年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麦城之战如同一场命运的较量,而这场战役的序曲,便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所引发的“襄樊之战”。
当时,关羽率领军队围攻樊城,一时间战况激烈,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攻势。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华夏,他击败了敌军,生擒于禁,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英勇。随着战事的深入,关羽遇到了难以攻克的樊城。他要求驻守上庸的刘封和房陵的孟达出兵支援,但两人却拒绝了。
《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关羽在围攻樊城期间,多次呼叫刘封和孟达支援,但两人以山郡初附、局势未稳为由,拒绝了他的命令。
那么,问题来了,关羽是否有权命令刘封和孟达出兵?他们为何敢于公然拒绝关羽的命令?
答案是肯定的。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前将军,拥有假节钺的授权,这是所有君王授权方式中规格最高的。假节钺意味着可以代表君王对外征伐,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关羽有权做出重大决策或斩杀违反军纪的将领,而无需请示君王。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并未有下令让他进攻的记录,也就是说,这是关羽自己的决定。他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完全可以代表刘备行事。
刘封和孟达却公然抗拒关羽的命令,拒绝发兵支援。刘封有刘备这个后台,他料定关羽不敢对他怎么样,因为他是刘备的义子。而孟达与刘封关系紧密,有刘封的庇护,自然有底气。再加上他在刘备进取益州时立下大功,自然也不害怕关羽。
他们的决定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如果刘封和孟达能够发兵支援关羽,或许能助关羽拿下樊城。就算未能如愿,至少也不会败得如此惨烈。他们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这场战役的背后,不仅是权力的较量,更是决断的考验。关羽、刘封、孟达等人,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了各自的决定。而这些决定,无疑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的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禁为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