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孙权是如何布局的?

热点事件 2025-05-11 11:49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仲谋,字吴郡富春人,乃东吴帝国的缔造者。今日,奇秘网的小编带领大家一同这位传奇人物的辉煌历程。

当我们提及仲谋,总会让人联想到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英雄。他们共同生于公元155年,见证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仲谋生于公元182年,比前者稍晚一些。当曹操与孙权在战场上正面交锋后,他由衷地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仲谋如何巧妙地将曹丕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故事。

或许有些同学会疑惑,夷陵之战的主战场明明是刘备与陆逊的交锋,与曹丕、孙权有何关联?但实际上,在夷陵之战中,虽然陆逊是前线的总指挥,但整个战役的布局实则出自孙权之手。当时曹丕已经称帝,他在北方的举动足以左右战局的发展。这场背后的博弈,其精彩程度不亚于前线的激战。

仲谋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布局令人叹服。从一开始,他便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这种联盟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但随着刘备逐渐壮大,孙权感受到了来自他的威胁。于是,他果断破坏联盟,袭杀荆州。他的目标是避免两面受敌,因为他明白三足鼎立才是最稳定的状态。在公元217年,他派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这种布局早在夺取荆州之前就开始了。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刘备紧随其后在成都称帝。孙权预见到未来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在布局时就考虑到日后将面对的刘备的怒火。所以他提前向曹操请降。当曹丕称帝后,他更是主动称臣于魏,以降低北方的压力。但实际上孙权背负的压力是巨大的,曹丕不断索取奇珍异宝时,孙权只能默默承受。东吴的大臣们对此深感耻辱,但孙权却以大局为重劝导他们。从夺取荆州到夷陵之战结束的三年间,孙权专心应对蜀汉的挑战,成功避免了双线作战的压力。

曹丕却没有看透孙权的计谋。孙权称臣于魏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战略意图。刘晔等朝臣看出了孙权并非真心归附而是被逼无奈的选择。他们建议曹丕趁机出兵进攻东吴一举将其消灭但曹丕却犹豫不决错过了灭吴的最佳时机。孙权自公元二百年掌权至夷陵之战前后已经驰骋三国二十多年而曹丕此时刚刚篡汉自立相较之下他显然不如孙权老辣在孙权的巧妙布局下他最终错过了灭吴的绝佳机会让人不禁想起曹操的那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