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雷语”,只因“雾”里看花
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都在围绕治理雾霾展开热议。河南此次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将治理雾霾列入了今年的工作重点和“十三五”规划,更是投入巨额资金,决心不可谓不大。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建议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界大开。其中,有的建议全省禁放烟花爆竹,有的则提议削减报纸版面或减少干洗店干洗机的使用等。这些建议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在大众看来却显得有些“雷人”。
对于禁放烟花爆竹的建议,在许多地方已经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其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关于削减报纸版面和淘汰干洗机的建议,则让人有些摸不清头脑。一些人认为此举忽视了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矛盾,而过分关注了一些次要的行业问题。在应对环境污染的这场大战中,工业围城、产业结构落后、煤炭钢铁产能过剩等问题才是主要的挑战。相比之下,削减报纸版面和淘汰干洗机对于解决大气污染的贡献似乎并不显著。
两会是一个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平台,每一年的准备时间都是对他们调研能力的考验。一些委员的建议似乎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河南PM2.5的主要污染来源已经明确为燃煤、机动车、工业过程和扬尘四大因素。那么如何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才是代表委员们最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遗憾的是,有些委员似乎忽视了这一点,而更多地关注了一些表面现象。
治理雾霾、改善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代表委员们深入调研、提出高质量的提案议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钱花在刀刃上,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否则,如果只是走马观花、轻率提出建议,很容易让人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甚至闹出笑话。两会转变会风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调研的深度和提案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治理雾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