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规划范围与层次概述
在芜湖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首先要明确市域范围的界限,覆盖整个芜湖市行政辖区,总面积达到六千零九平方千米。视线再聚焦到中心城区,如ZX-08单元,那里的界限清晰,东至G205国道,南至青弋江,西至九华路、花津路,北至黄山路,面积约270公顷,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地带。
二、城市性质与定位洞察
芜湖市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它被赋予了多重身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它还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区,是长三角现代化的大城市和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三、国土空间格局介绍
芜湖的国土空间格局犹如一幅壮丽的画卷。总体格局以“三带两屏一圈两中心”为核心,展现了沿江平原的广阔、低山丘陵的生态屏障以及城镇的发展圈层。农业空间方面,我们构建了“三带五区”的格局,重点发展沿江平原、低山丘陵和滩地农业特色产业带。生态空间则形成了“一江两屏六廊多点”的体系,致力于保护长江生态屏障及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的森林屏障。
四、三线控制与资源保护细节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注重三线的控制与资源的保护。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30.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也不低于规定的数值。生态保护方面,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不得低于335.4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的面积也有明确的规定,不高于606.56平方千米。
五、发展目标与阶段展望
我们为芜湖市设定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省域副中心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人均GDP将接近长三角中心区的平均水平,初步建成绿色、开放、智慧的国土空间体系。到2035年,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框架将基本建成,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而到2050年,芜湖将全面建成创新、协调、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城市。
六、支撑体系与实施策略
为了让这些目标变为现实,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与实施策略。交通系统将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沿江发展轴和G60科创走廊的交通网络。中心城区的交通将通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三级体系来保障。公共服务方面,我们将布局街道文体中心、养老中心等设施,形成便捷的生活圈。产业与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我们将依托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创业新高地,推动长江经济带向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