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据政权为什么会逃不过二世而亡的历史规律?

奇闻怪事 2025-05-18 02:40www.nygn.cn奇闻怪事

宋军挥师攻蜀,所向披靡,直至剑阁天险失守的消息传来,宋军主将脸色骤变,惊惶失措。一时间,众将纷纷向他献计献策。

其中一位老将军深谙兵法,他提出:“宋军远道而来,已是强之末,难以持久。我们应当聚兵坚守,静观其变。”这位老将军一生戎马倥偬,他的建议既稳重又实际。

孟昶听了老将军的建议后,却连连摇头叹息。他感慨道:“我父子两代人养育川蜀人民四十年,如今大难临头,却无人挺身而出为我分忧。即使选择闭关自守,又有谁会舍生忘死抵御强敌呢?”

宰相李昊在一旁听到孟昶的语气已有妥协之意,便上前建议道:“为今之计,不如立即遣使请降,封府库以待宋军。做赵宋的顺民,我们仍会不失富贵。”李昊的话并非空言,他所立的前蜀政权四十年前被庄宗派军平灭,他作为事件的亲历者,深知投降的利弊。

孟昶听了李昊的建议后,豁然开朗。他觉得这确实是一个能够长保富贵的好办法。于是,他转忧为喜,催促李昊立即起草投降文书。虽然时隔四十年,但李昊的文思依旧敏锐不减当年。片刻间便完成了降表,将孟昶惶恐、乞怜、恭顺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李昊自称是著名诗人李绅的后人。李绅的《悯农》诗至今仍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几乎每个孩童都能背诵其中的句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情怀令人敬佩,而李昊的一生中也有值得称道的闪光点。他在孟昶一朝兼职修国史,修成了四十卷实录。当孟昶想要阅读时,却被李昊断然拒绝:“自古帝王不阅史,臣不敢奉诏!”这一举动彰显了他作为史家的风骨。那些只知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文痞们,自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当宋军进至升仙桥时,蜀主孟昶选择投降。具体章程自然是由宰相李昊悉心指点。从宋军出征到孟昶出降,历时六十六日。宋人收复的蜀地包括四十六州、二百四十县、五十三万四百二十九户。

凡是在蜀地建立的割据政权,都难以逃脱二世而亡的历史宿命。我们可以明白治国之道在于德政而非险峻地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