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杜甫

奇闻怪事 2025-05-17 19:13www.nygn.cn奇闻怪事

细品杜甫的《登岳阳楼》:雄浑之笔绘人生与国家之悲

在杜甫的晚年,他漂泊在湖南,身患疾病,耳聋且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登上了岳阳楼,眼前的洞庭湖景象引发了他深沉的情感,创作出了被誉为盛唐五律之首的《登岳阳楼》。让我们一同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与深意。

一、背景之韵

大历三年(768年),那是一个历史的节点。那时的杜甫已经57岁,距其去世仅剩下两年。他身患肺病,孤独地乘舟在湖南漂泊。与此北方边境的吐蕃侵扰不断,战乱频生,而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更是深重。在这样的境遇下,他登上了岳阳楼,开始了这场心灵的旅程。

二、诗歌之韵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昔闻”与“今上”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早年抱负未酬的遗憾。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则描绘了洞庭湖的浩渺气象,被赞为雄浑壮阔。颈联转写自身遭遇,亲朋音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凸显孤寂凄凉。尾联则升华至家国忧思,凭栏落泪的细节传递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

三、艺术之韵

这首诗的意境雄浑,将洞庭湖的壮阔与个人胸怀的博大完美结合。诗中的时空交错,形成宏大的张力。杜甫运用现实主义笔法,将个人遭遇融入时代背景,体现了他的“诗史”风格,展现了对民生和国家的双重关切。

四、后世评价

《登岳阳楼》被推为盛唐五律第一,其气象之恢弘与情感之深沉,成为杜甫晚年的代表作。清人王士禛对颔联赞不绝口,称其为写洞庭的绝笔。

整首诗以景生情,生动展现杜甫晚年诗歌的巅峰境界。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融入了他的生活体验、情感波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让我们不禁为这位伟大诗人的才华与情怀所折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