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觞:起源于战国时期,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奇闻怪事 2025-05-11 03:29www.nygn.cn奇闻怪事

羽觞,亦可称之为羽杯或耳杯,是我国古代独具魅力的盛酒器具。每当古人欢聚饮宴时,音乐与鼓瑟相伴,羽觞便是宾主畅饮的载体。

在古老的礼仪中,“觞”代表着劝酒、敬酒之意。《礼记·投壶》中的“请行觞”,便是对此礼仪的生动诠释。颜延之的《陶征士诛》亦提到,在昔日的宴饮中,人们举觞相互劝勉,共享欢乐时光。

羽觞的形状独特,双手执其耳杯饮酒,与今人单手执杯的方式截然不同。它的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半月形的双耳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宛如鸟儿的双翼翩翩起舞。它又被美誉为“羽觞”,寓意着轻盈与自由。

追溯羽觞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它出现于战国时期。这一器形在当时的青铜器上已有发现,并带有一种铭文,其发音为“舟”,象征着小船。从外形上看,羽觞的确如同一只小船,在酒海中轻轻飘荡,与铭文所寓之意相得益彰。

在战汉时期,漆羽觞尤为盛行。通常所见之羽觞,其羽翼呈双耳之状,因此人们常称其为耳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定名为羽觞杯或双耳杯,一直流行至魏晋时期。到了某个时代,它逐渐消失,但在明清时期又重新出现。虽然形制有所改变,但其用途已从实用器转变为礼器或摆件,成为古代文化的象征。

羽觞的文化地位不可忽视。在古诗文中,它被频繁提及。例如,《七》诗中描述道:“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这里的“觞”很可能指的就是羽觞,因为当时它确实非常流行。在欧阳修的《浣溪沙·灯烬垂花月似霜》中,也提到了金觞,虽然这里可能并非特指羽觞,但足以看出酒文化与羽觞的紧密关联。

在我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羽觞的出土屡见不鲜。其材质多样,包括漆、铜、金、银、玉、陶等。其中,漆、铜、金羽觞多为实用器物,而陶羽觞则常作为随葬的冥器出现。例如,湖南长沙杨家湾六号墓就曾一次性出土20件漆羽觞,可见其在古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

当我们欣赏魏晋时期的金扣蚌壳羽觞和铜扣蚌壳羽觞时,不禁为古人独特的审美和文化底蕴所折服。这些羽觞不仅是饮酒的工具,更是古代文明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羽觞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不仅体现了古人的饮酒文化,更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和工艺造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