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取消a股涨跌停板
一、现行涨跌停板制度的主要争议焦点
涨跌停板制度一直备受争议,其存在的几个主要焦点问题不容忽视。这一制度容易被一些机构利用,通过少量资金制造涨停或跌停的假象。这些机构通过引导市场情绪,使散户投资者跟风,导致股价出现连续多日的非理性波动。实际上,这一做法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而不是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一些典型案例中,个别股票曾出现连续40余个涨停板后暴跌,暴露出制度的漏洞和缺陷。
涨跌停板制度扭曲了价格发现机制。在涨停板的限制下,股票交易量显著萎缩,形成了所谓的“无量涨停”现象。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无法真实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导致价格信号的失真。例如,新股首日上市的涨跌限制常导致后续交易日的流动性枯竭,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交易。
二、关于改革涨跌停板制度的依据
针对上述争议焦点,我们来一下改革涨跌停板制度的依据。我们可以参考国际市场的经验。美股、港股等成熟市场均未设置涨跌停板,而是通过市场的充分博弈实现短期价格均衡。这些市场的定价效率更高,反映了市场的真实情况。从历史案例来看,一些股票在涨跌停板的限制下出现了极端走势,与基本面变化脱节。例如,上海电气在特定期间的A股走势与H股相比,A股受涨跌停板限制的影响更大。监管层已释放改革信号,包括研究取消新股首日涨停限制等,显示出制度优化的趋势。
三.未来涨跌停板制度的改革方向预期
综合各方观点和依据,我们可以对未来涨跌停板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预期。取消涨跌停板可能会分阶段实施。优先放开新股首日的涨跌限制,然后逐步扩大至全市场。在取消涨跌停板的需要加强异常交易的监控,完善配套的风险管理工具。这种市场化的改革符合注册制的深化需求,也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的全球竞争力。
现行的涨跌停板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改革的依据包括国际经验、历史案例和政策动态信号。未来改革的方向可能是逐步取消涨跌停板,同时加强监控和管理,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提升A股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