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掀“主演+老板”模式 大腕不拿片酬赚分红
电影新纪元:黄晓明们从演员到投资人的华丽转身
曾经,大腕演员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片酬,但现在,他们开始寻求更多的盈利途径。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正在中国电影界兴起,演员们不再仅仅依赖片酬,而是以分红入股的方式成为电影的投资人。
本月24日,备受瞩目的电影《匹夫》即将在国内公映。除了主演的身份,黄晓明的头衔还有“投资人”。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曾遭遇资金困境,黄晓明果断以片酬入股,并投入自己的资金成为投资方之一。他的这一举动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更多的收益机会,也为电影的成功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他正在全国巡回宣传该片,卖力程度比任何人都高。
与此另一部备受期待的电影《虎烈拉》也采取了相同的投资模式。张涵予、刘烨和黄渤三位金马影帝都选择不收片酬,而是以片酬入股的方式成为老板。他们商定,影片上映后,四人将平分应得的部分利润。
这种投资模式不仅能降低电影的成本和风险,还能充分调动演员们的积极性。导演杨树鹏表示,“如果过多投资用于演员的片酬,那么影片品质就难以保证。现在,大腕演员成为‘合伙人’,不仅节省成本,还能激发演员的最大潜能。”他还认为,这种模式为演员提供了转向幕后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演戏的同时学习投资和管理。
业界对这种新的投资模式持积极态度。电影《非常完美》的投资方谌荣表示,降低成本就等于降低了风险,而制作方与投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是最好的合作模式。
与中国的这种新模式相比,好莱坞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制度。好莱坞的演员们主动要求以票房分红支付片酬,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作品和收益。这种用票房分红支付演员片酬的模式在好莱坞已经发展很久,并被视为一种自主盈利模式。
可以预见,如果《匹夫》和《虎烈拉》取得成功,将会有更多的大腕演员选择不拿片酬变成投资人。中国电影的这种新的投资模式将为中国电影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双赢的模式,不仅让演员们生财有道,也为中国电影业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好莱坞电影公关香农·卡尔顿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透露了好莱坞明星与电影制作之间的一种新模式。如今,名气正旺的演员们纷纷主动要求参与到自己作品的“掌控”之中,摒弃了传统的片酬模式,转而以票房分红的方式获得收益。
这种新的模式变革,无疑是明星们在好莱坞权力游戏的又一次胜利。卡尔顿解释道,这样的转变不仅赋予了明星们在作品上更大的主导权,同时也让他们对作品负有更深刻责任感。从明星的角度来看,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次投资。他们将自身的影响力转化为票房号召力,进而通过票房分红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
回溯历史,明星参与票房分成最初并非出于明星的主动选择。那时,面对电影制作的高成本,好莱坞片商为了降低开支而采取了这一策略,恳求明星接受票房分红的制度。最初,许多明星对这种新制度感到不安和反感。随着票房分红的诱惑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意识到这种制度的潜力。当他们看到某些卖座电影带来的巨大票房收入时,不少明星开始主动要求参与到这一制度中。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杰克·尼克尔森。当年参演《蝙蝠侠》的他,凭借票房分红的制度,收入高达6000万美元,远远超过了原本1500万美元的片酬。这样的成功案例不仅令其他明星羡慕不已,也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制度的普及和发展。
这种制度的出现和普及,不仅改变了明星和电影制作方的合作模式,也改变了人们对电影产业的认知。在这个新的模式下,明星和电影制作方的关系更加紧密,共同为电影的成功而努力。而这种模式的成功,也进一步证明了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大影响力和吸引力。
好莱坞的这种新模式为明星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同时也为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随着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新模式将有望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