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遭到曹操和刘备的抹黑,为什么孙权还如此
一、曹操的贬低与周瑜的威名
赤壁之战,风云际会,周瑜以智勇之略,一举成名。曹操却在此战后给孙权写信,试图贬低周瑜的功绩。曹操声称赤壁之战时,自己的军队因疾病而自退,周瑜只是捡了个便宜,虚获此名。历史真相并非如此。
周瑜,三国时期之英豪,文武双全,谋略过人。赤壁之战,是他一生最为辉煌的战役。面对强大的曹操,周瑜并未正面硬碰,而是采用出奇制胜的策略。黄盖的火攻之计,正是在周瑜的谋划下得以实施。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东吴面临巨大的危机。周瑜深知,以少胜多,关键在于谋略。黄盖的诈降,正是周瑜计中的一环。曹操的军队虽然庞大,但周瑜凭借智谋,成功制造了混乱,火烧连环船,大败曹操。
那么,曹操为何后来要故意贬低周瑜呢?《江表传》道破真相,只因周瑜威名远扬,曹操心生忌惮,故以贬低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心理。
二、刘备的抹黑与周瑜的远见
周瑜的威名不仅让曹操心生忌惮,也引来了刘备的警惕。建安十五年,刘备因周瑜分给他的地盘过小,亲自到京口请求孙权把荆州全境交给他管理。这背后,隐藏着刘备的野心和对东吴的警惕。
周瑜看出刘备的野心,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并分化其手下大将关羽、张飞。周瑜深知刘备的野心和才能,担心他日后成为东吴的心腹大患。孙权却认为应当广招英雄以对抗曹操,并未采纳周瑜的建议。
席终宴散后,刘备趁机抹黑周瑜,离间孙权与周瑜的关系。但周瑜的远见和智谋已被历史铭记。他的智勇之略、出奇制胜的计策都为后世所称颂。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转折点,周瑜的智谋和胆识在此战中得以充分体现。面对曹操和刘备的抹黑和离间,周瑜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他的智谋和远见为后世所铭记,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在赤壁之战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周瑜的智勇之略、出奇制胜的计策以及面对抹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的。他与孙权交流时曾提到:“公瑾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堪称万人之英。他的胸怀广大,志向高远,恐怕将来难以久居人下。”这简直就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这样被曹操的贬低和刘备的抹黑的环境中,周瑜是如何能够深得孙权的信任,屹立不倒的呢?
这不仅仅是因为周瑜自身的才华出众。孙权的识人大智、胸怀气度也为他们的信任关系奠定了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周瑜与孙氏的关系非同寻常。从孙策时代开始,两家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孙策与周瑜的交往始于他们共同出兵讨伐之时。那时,孙策与周瑜一见如故,共同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彼此间的关系越发深厚。周瑜不仅为孙策提供了军事支持,还成为他的重要谋士。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打下了江东的基业。孙策曾感慨地说:“得到你的帮助,我必定能成功!”
周瑜不仅与孙策有深厚的友情,与孙权也有着莫逆的关系。孙坚去世后,周瑜一直为孙氏家族的复兴而努力。他在各种战役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孙权的深深信任。即使面对曹操的贬低和刘备的抹黑,周瑜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深得孙权的信任。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他的才华和谋略,更因为他与孙氏的关系密切,始终为孙氏的利益着想。
赤壁之战前夕,面对曹操的强大压力,张昭等人主张投降,而周瑜却坚决主张抵抗。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战略眼光,更因为他深知孙氏家族的荣辱与他的行动息息相关。他对孙权的忠诚和信任是建立在他们对共同敌人、共同目标的认知和奋斗上的。周瑜在孙权的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孙权的尊重和信任。即使面对外部的压力和抹黑,周瑜依然能够在孙权的支持下发挥他的才华和谋略。这就是周瑜为何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深得孙权信任的原因。他的才华、智慧和对孙氏家族的忠诚都是他赢得信任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也深知如何处理和孙权之间的关系使之更为牢固建立在对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之上这也是他得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