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中期,能力压秦楚的齐国,为何下场会那
在远古的公元前343年,一个伟大的国家为了重塑其作为天下霸主的地位,向另一个国家发起了战争。当时,其对手正经历着内部的变革,国力相对衰弱。这场战争一度包围了韩国的国都,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强大军力。韩国一边组织抵抗,一边向齐国发出求救信号。
面对战斗力极强的对手,齐国君臣再度施展策略,调集主力直扑对方本土,迫使对方撤军。一场伏击战在马陵展开,对方的主力被摧毁,重要将领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从此,魏国丧失了其维持霸业的军事力量,从霸主地位跌落。齐国取而代之,登上了天下霸主的宝座。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齐国在齐威王及其子孙的领导下,国力逐渐达到鼎盛。在桑丘之战、之战中,齐国重创了秦国,迫使秦国父子割地称臣。在另外一场大战中,齐国一举歼灭楚军主力,迫使对方割地称臣。几乎在整个战争中,齐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这个强大的国家为何在战国末期会偏安一隅,最终无声无息地走向灭亡呢?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深远。在齐国被推上巅峰的过程中,齐闵王受到了列国的嫉妒和孤立。在齐相苏秦的教唆下,齐闵王得罪了许多国家,使得齐国陷入了孤立的境地。齐闵王却未察觉到这一点,他过于自信地认为各国不敢进攻齐国。
宋国占据肥沃的淮泗之地,因其土地肥沃、商业发达,成为各国眼中的肥肉。齐闵王无视各国的反对,直接出兵灭亡了宋国,吞并了淮泗之地,这进一步引发了各国的不满。因历史上的子之之乱,齐国与某些国家结下了仇恨。而在秦国的推动下,这些国家结成了攻齐联盟。公元前284年,济西之战爆发,齐军主力全军覆没,齐闵王逃亡被杀,齐国几乎亡国。
幸运的是,一些忠诚的臣子如田单、貂勃等人以智谋挫败了燕军的进攻,保住了齐国的国祚。田单是战国后期具有天下视野的战略家、军事家,他主持下的齐国在短时间内收复了失地并完成了重建工作。由于田单的功绩威胁到了齐襄王的王位,再加上奸臣的挑拨离间和灭国之祸的影响,齐襄王开始疏远田单等能臣。田单离开齐国后赴赵国避难后齐国失去了复兴的机会。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后齐国末代君王齐建登基即位因其年幼其母临朝听政此时列国战火纷飞而君王后面临着带领齐国何去何从的选择。在世人眼中似乎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与秦国连横蚕食各国或是与三晋燕楚五国合纵抵抗强秦。然而君王后却选择了第三条路——坚决不介入列国纷争与各国修复关系讲求诚信签订条约互不侵犯。这一政策虽然为齐国带来了四十余年的和平时光但却加速了其灭亡的命运。在秦国眼中这样的和平无异于慢性。最终齐国在不战而降中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