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光明网报道(记者 陈海波)——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浪潮中,我国正面临信用信息管理的巨大挑战。为解决信息源多头采集、数据交换共享困难以及信用结果表示不统一等问题,国家标准委于7月15日正式成立了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信用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强调,信用标准化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石。随着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的构建,相关信用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深入剖析了当前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由于各部门和行业的各自为政,信用数据库重复建设和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已经凸显,严重影响了信用信息采集效率和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此,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交换格式等标准至关重要。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不同部门采集的信用信息实现共享,降低信息搜寻和加工成本。
回顾历史,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便牵头成立了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致力于社会信用领域的相关标准制定。而今,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将汇聚多方力量,包括部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征信企业,共同搭建一个集标准化科研、实践和交流于一体的技术平台。这将集中各方在社会信用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共同推进标准研制、实施和服务。
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推进信用标准化建设的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这一新篇章的开启,预示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实现社会诚信、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