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也有好处?清朝初期为何没有倭寇作乱
在嘉靖大倭乱之后的那段宁静岁月里,日本的德川幕府为维护自家权位,实行起严苛的锁国政策。除了长崎,日本的港口都被封锁,偷渡更是被视为死罪。仅有大清、荷兰等少数国家的船只,才被允许在长崎进行贸易,而且还要接受严密的监视。这样的政策,犹如铲除倭寇乱源的果断之举。
在这看似隔绝的表象下,日本与大清之间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共同利益——洋铜贸易。清朝统一后,进入了一段长久的和平时期。但有一件事对大清的稳定至关重要——铜钱。为了发行铜钱,需要大量的铜资源。而清朝的产铜地有限,运输也困难重重,一旦耽误,便可能引发钱荒。
幸运的是,日本虽小,却金属资源丰富。大清与日本的交易便应运而生。尽管大清朝对海外贸易持谨慎态度,但对“换日本铜”的买卖却格外宽容。商船可以不顾禁令,携带重要宝货前往交易。这样的开明态度,催生了一段中日贸易的繁荣时期。从1683年至1840年,中国商船从日本赚得了惊人的3.8亿斤铜。这是一笔双赢的生意,双方尽力维持,和平便随之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号称“漠视海洋”“闭关锁国”的清朝,在“康乾盛世”的年代里,曾拥有一支在东亚海洋上威震四方的海上力量。主力战舰“鸟船”长达50米以上,装备大型火炮30门以上,这样的战舰在清军水师里有60艘之多。它们不仅在战场上展现威风,还曾作为“封舟”册封琉球,彰显清朝的海洋威慑力。随着清朝的稳定,这些战舰大多被废弃,技术也逐步退步。到了战争时,清军的海军力量已无法与英军抗衡,最终被坚船利炮打破国门。
回首那段历史,人们不禁为清朝曾经的海上辉煌感到惋惜。如果当初清朝能持续重视海军建设和技术更新,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被动挨打局面。没有倭寇的大清,因忽视海权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反思。
考古新发现
- 闭关锁国也有好处?清朝初期为何没有倭寇作乱
- 明末三大案分别是什么?对明朝有哪些影响?
- 孙权是个怎样的君主?为何评价褒贬不一呢?
- 隋朝的两个渣男,互相攀比毫无人性
- 东汉末年三大名将,他们在历史上有何成就
- 夏侯玄为什么没有反抗司马懿的政变呢?
- 秦始皇的谋略表现在了哪里?他为后世的发展做
- 郡县制的利与弊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邦为什么要实
- 冯异为什么选择追随刘秀?详解其理由
- 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为什么会停手 换做是你
- 康熙20个儿子,个个才华横溢,唯独他最傻却活得
- 韩国古装剧背景为什么大多在李氏朝鲜时期?原
- 古代的窗户纸真的一戳就破吗?
- 古代封禅泰山祭祀天地才是帝王的巅峰 明清皇帝
- 面对齐国、楚国等大国,弱小的鲁国为何能坚持到
- 曹操为何偏偏容不下孔融?他们有什么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