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而孙皓却被封为归命侯
今日趣怪网带您走进一段历史风云,探寻两位王朝末代君主的不同命运。
公元263年,名将钟会、邓艾挥军南下,蜀国后主刘禅在拥有抵抗力量的情况下,却选择了向魏军投降。蜀国灭亡后,刘禅被魏国尊为安乐公,得以安享后半生。与刘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元280年吴国末代君主孙皓战败投降后,却仅被封为归命侯,爵位明显比刘禅低了一个档次。同样为投降之举,为何两人的待遇却大相径庭呢?这其中有三点主要原因。
古代王朝有一种传统,那就是新王朝会对旧王朝的皇室后裔给予优待,封以王爵或公爵。刘禅作为汉朝皇室后裔自居,被视为汉朝的延续,因此投降后,魏国将其视为汉朝皇室的后裔而予以优待。而东吴在汉朝只是地方政权,孙皓投降后,只能算是割据政权的后裔,因此只被封为侯爵。
刘禅投降时吴国尚存。优待刘禅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做给吴国看,意在表明即使投降,魏国也会善待其他国家皇室后裔。等到孙皓投降时,魏国已经变成了西晋的天下,而且当时只剩吴国这一割据势力了,没有必要再做给谁看,所以孙皓所能获得的爵位自然较低。
两位君主投降时的处境不同。刘禅投降时,蜀国仍有抵抗之力,他主动携满朝文武投降,这样的举动也是他后来能享受优待的原因之一。而孙皓则是在坚守无望之后选择投降,所以得到的待遇自然不如刘禅。蜀国投降后,蜀汉旧臣仍在继续反抗。为了安抚人心、笼络蜀国臣民,司马炎不得不优待刘禅。而孙皓投降时,西晋军队已鲜有抵抗,司马炎也就不需要通过善待孙皓来笼络人心了。
虽然孙皓和刘禅都是投降之举,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受到的待遇大相径庭。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命运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时势造英雄”,同样地,“时势”也影响着英雄的待遇和命运。
考古新发现
- 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而孙皓却被封为归命侯
- 大禹所铸的九鼎后来去了哪里 为什么皇帝都想重
- 刘备为报仇准备了两年时间 刘备最后为什么还是
- 项羽的后代过得怎么样?有活下来的吗?
- 荀彧在前期帮助了曹操很多,为何后期却分道扬
- 元朝定都为什么会选在北京呢 原因出在两个汉人
- 曹丕继位后,曹植的后半生过得怎么样?
- 湖北发现8000年前人类遗址 含多种复杂工艺陶器
- 生育年纪最小的皇后,13岁就已生下千古一帝,24岁
- 周朝日渐衰微,为何郑武公反而找周平王当靠山
- 康熙临死前为什么要隆科多殉葬呢 他为什么要下
- 古代宫女要是擅自逃离皇宫,又被捉拿回去,会
- 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养子的姓由朱改成沐?有什么
- 曹操为什么没有劝降高顺,而是直接杀了他?
- 成吉思汗给郭靖等人三个锦囊,是为什么?
- 朱棣是怎么用几百亲兵打赢朱允炆的几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