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常胜的章邯为何后期却屡战屡败呢?

考古发现 2025-03-26 05:21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风起云涌的程胜起义时期,章邯作为一位名将,面对诸侯的联合进攻和数十万大军的逼近,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以骊山的囚徒临时组成的军队,竟然一举打败周文数十万大军,再破齐楚联军,其战力之强,让人叹为观止。在当时,章邯就如同救火队长一般,一次又一次将起义军打趴下。

当战火硝烟散去,攻入咸阳分封诸侯时,章邯被封为雍王,镇守关中。然而好景不长,进入关中的他很快便遭遇了滑铁卢。面对刘邦的军队,他迅速败下阵来,最终自杀身亡。章邯的命运与军事战绩的巨大反差,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章邯的军队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章邯虽然率领的是骊山囚徒,但经过训练后,这支队伍依然强大。巨鹿之战时,章邯的军队仍有二十万之众,而其他的诸侯军队数量远不及此。经过项羽的巨鹿之战后,章邯的主力损失殆尽。到了刘邦出汉中的时候,章邯的军队不仅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在战斗力方面也逊于刘邦的老兵。

章邯遭遇的对手日益强大。他一生只败给了两位军事天才——项羽和另一位不为人知的高手。当韩信出汉中时,他采用的是出人意料的策略,淡化了“三秦”的地理优势。在军事实力和指挥能力都不如刘邦的情况下,章邯的失败已成定局。

章邯失去了民心。投降项羽后,20万秦兵被杀,虽然这并不是章邯的本意,但他难辞其咎。关中的百姓对章邯恨之入骨。与此刘邦入关时深得关中人心。在民心所向的情况下,章邯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

从无敌到陨落,章邯的经历恰验证了“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在实力、计谋和人心都不如刘邦的情况下,又错失战机,他的失败也就顺其自然了。这位曾经的大将,其兴衰荣辱,无不令人感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