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为何会如此伤心呢?

考古发现 2025-03-24 16:33www.nygn.cn考古学家

在清朝晚期,中兴四臣中,张之洞在影响力上或许无法与前三位相提并论。若论及军事以外的政事,李鸿章无疑是大清朝军政推动和影响力的首要人物。他的海陆军力量支撑着帝国长达三十年,这是其他如湘军所未能做到的。

当《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终于无需再四处躲藏。她带着光绪皇帝坐火车返回北京,当时新军将领已率领新式西洋乐队等待多时,为她带来喜悦。在这欢乐的时刻,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手持一份电报跑到慈禧面前。慈禧看完电报后,脸色大变,热泪喷涌而出。她召见袁世凯,之前的喜悦已荡然无存,只余沉痛的心情。袁世凯进来后,慈禧一字一顿地告知他:“李鸿章故去了。”

尽管李鸿章在经办洋务、军务过程中存在贪污、任人唯亲等问题,麾下军队腐败成风,但清朝廷对其视而不见。有人认为正是由于李鸿章的分裂行为,中国在中日战争中败给了国力远不如日本的岛国,致使中国彻底沦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李鸿章是一个典型的实干家,具有非凡的能力和魄力。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曾评价他是“大清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尽管晚年背负了诸多骂名,特别是在慈禧太后授意下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使他受到当时及后世的唾骂。但在慈禧心中,她对李鸿章的去世感到极度悲伤。因为在她眼中,李中堂不仅是她的臣子,更是友情深厚的伙伴。她深知,再难找到像李鸿章这样的人才来支撑大清的危局。每当想到李中堂的去世,慈禧都会伤心欲绝。

李鸿章的存在仿佛一座山,支撑起了晚清的半边天。他的离世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离去,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慈禧心中的悲伤、人们的惋惜,都是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他的影响力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