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捐官制度下不同管制的价格分别是多

考古发现 2025-03-24 10:43www.nygn.cn考古学家

你是否对捐官这一制度有所了解?趣怪网带你深入探讨。

捐官并非某个时代的特有现象,而是贯穿了历史的长河。早在秦汉时期,捐官制度便已萌芽,那时的捐官主要是爵位,少有实权职位。

秦朝时期,爵位的捐赠价格高昂,“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到了汉朝,虽然价格相对降低,但买官的风气仍然盛行。汉武帝为了筹集军费,不仅重用了官山海,甚至将国家重器出售,这被称为“赀选”。只要有600石,便可购买一个名为“郎”的虚职。虽然感觉有些不划算,但似乎也能带来一些荣耀。

清朝是捐官制度最为盛行的时代。不仅普通百姓可以捐官,有功名的人也可以通过捐官来获取更优越的职位。例如雍正朝的李卫,他通过捐资成为了员外郎,虽然一开始没有实权,但不久后便得到了兵部员外郎的职位,并在两年后转正至户部郎中。李卫因其才干受到雍正帝的重用,成为他的心腹重臣。他去世后,乾隆帝甚至下令按总督的规格为他举行葬礼,追赠谥号敏达。

捐官制度在清朝后期逐渐变得过分起来。到了乾隆晚期,如果不花钱几乎无法获得实权职位。各级职位明码标价,甚至连最基层的七品芝麻官都不便宜。比如教授这一正七品职位需要花费2020两白银。

这些通过花钱获得实缺的人,往往将权力视为变现的工具。他们不仅想要收回成本,更追求超额的利润。捐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政治生态,使得权力不再完全为公众服务,而是成为了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捐官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为那些有经济实力但无科举功名的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途径;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容易导致权力的腐败和滥用。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和反思这一制度,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历史。

上一篇:起义军那么多,为什么刘邦要先攻破咸阳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