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镇百里长渠是谁修建的?和白起有什么关系?

考古发现 2025-03-24 03:21www.nygn.cn考古学家

渠,一条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渠,俗称长渠,也称武镇百里长渠、三道河长渠或荩忱渠。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战国时期的一项军事水利工程,历史地位显赫,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

被誉为“华夏第一渠”的白起渠,不仅是湖北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更是人类水利文明的杰出代表。它的特色在于“长藤结瓜”的独特设计,即长渠沿线串起了大量的水库和堰塘。

想象一下,长渠如同一条生机勃勃的藤蔓,沿线的中小型水库和堰塘就如同一个个饱满的瓜果。这些水库和堰塘的灵感来源于古人的智慧。在《大元一统志》中记载,长渠灌区有49口堰塘与渠道相通,常年蓄水,随时为农田提供灌溉。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而且扩大了水源,提高了库、塘的利用率。

除了巧妙的水库利用,长渠还展现了古人对水资源管理的智慧。沿渠一路下行,两边是丰收的庄稼。通过节制闸和分时轮灌技术,渠水可以直接引到田边,有效避免了浪费。在宜城市朱市镇路边,尽管渠水水位比稻田低近两米,但通过古时的“水门”,层层“把关”,需水时就能就近抬高水位,直接灌溉。这种技术现今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

长渠不仅养育了宜城一方百姓,更是宜城农田的“生命线”。宜城市郑集镇皇城村因为有了这条渠而免受旱灾之苦。这条百里长渠滋润着宜城、南漳六个乡镇及四个农场,总面积达978.2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3.74万人。其中宜城境内的灌溉面积占全市农田面积的一半。因为有了长渠的滋养,宜城自古被誉为“天下膏腴”之地。如今更是出现全国有名的“吨粮田”,展现着这片土地的富饶与活力。这是一条见证了人类智慧和努力的伟大渠道,一条养育了无数生命的繁荣之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