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临终前让人准备21口棺材 从7个城门出殡
考古发现 2025-03-17 01:23www.nygn.cn考古学家
安徽合肥出生的他,自幼孝顺父母,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他清正廉洁,不惧权贵,对当朝的一些贪腐行为,他毫不畏惧地接连上奏百余道弹劾奏疏。对于那些贪官污吏,他的态度是毫不容情。特别是在担任开封府尹的时期,他让百姓可以直接到公堂来伸冤,打破了下面的府吏趁机敲诈钱财的惯例,因此被百姓尊称为“包青天”。
公元1062年7月,包拯因病离世,享年64岁。他的丧礼上,宋仁宗亲自前来吊唁,并为他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拯的出殡日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那天,他使用了二十一口棺材,分别从开封府的七个城门出发。百姓们每个城门都能看到包拯的棺材。这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包拯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在生前,他得罪了许多权贵,这些人有钱有势,虽然在他生前无法对他有所动作,但他去世后,这些权贵自然会想尽办法,把他的尸体从陵寝里拖出来挫骨扬灰,以解心头之恨。
包拯预见到了这种情况,因此采用了虚虚实实的计策。他用众多棺材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就像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一样。他的真正灵柩由他的女婿护送回他的老家合肥。在时期,金兵入侵,包拯的墓受到了破坏。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拯夫人的坟墓当作包拯墓进行了整修,并盖了享堂,这成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
包拯的故事并未因此而结束。他的传奇和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永远存在。他的清廉正直、为民除害的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典范。每当人们提及他,都会深深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包青天”。
上一篇:公孙瓒遭袁绍诛杀,同窗刘备为何不替他报仇
下一篇:没有了
考古新发现
- 包拯临终前让人准备21口棺材 从7个城门出殡
- 公孙瓒遭袁绍诛杀,同窗刘备为何不替他报仇
- 古代都是如何称呼中国”的?中华
- 她是隋朝第一美人,一生迷倒过数位皇帝
- 朱灵能力突出,为什么曹操却不喜欢他?
- 张苞的实力如何?有没有他的父亲张飞强呢?
- 为什么古代都要在秋后处决犯人呢?
- 湘西赶尸匠的神秘真相 竟然和吸铁石有关!
- 曹操虽然礼贤下士、胸怀宽广,但唯独这点遭人
- 古人喝酒前都要温一下 古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 清朝皇帝身为满人 他们上朝的时候用的满语还是
- 古代数十万大军厮杀一整天,大概能死多少人?
- 康熙见到乾隆的母亲,说了一句什么话?
- 写出最动人心扉情诗的和尚—受争议的仓央
- 为什么皇帝不可以随便杀人 除非你是暴君才行
- 梁山好汉需要养着部队,他们的资金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