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最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背记知识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掌握情况
1
年,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 朝,定都 ,杨坚被称为 。
581、杨坚、隋朝、长安、隋文帝
2
年,杨坚灭掉 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589、陈、
3、
隋朝统一全国后的措施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5
大运河的路线?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6
大运河开凿的河道有哪些?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广通渠——永济渠
7
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制度,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称为历朝选拔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年。
隋文帝、隋炀帝、进士科、1300
8
科举制的意义?
(1)、是中国古代选制度的一大变革,改善了用人制度,打击了门阀势力;
(2)、加强了皇帝在选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
科举制度与前朝选制度有什么不同?
(1)、前朝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看中门第不注重才能,世家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
10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隋朝灭亡。
618
11
隋朝灭亡的原因?
(1)、隋炀帝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人民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
(3)、隋炀帝残暴的统治;
(4)、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迅速蔓延全国,使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掌握情况
1
年, 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
618、李渊、长安
2
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称为 。
626、贞观、唐太宗
3
唐太宗把 比如成一面“镜子”。
魏征
4
当时朝中人才济济, 善于谋略, .敢于决断。
房玄龄、杜如晦
5
贞观之治的措施?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文化方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严格考察各级吏的政绩;
(5)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6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妃子,废掉了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取而代之,改国号为 。
周
7
武则天统治策略?
(1)、打击敌对的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8
唐玄宗在贤相 和 的辅佐下,有了“ ”,使唐朝国力进入鼎盛时期。
姚崇、宋璟、开元盛世
9
“开元盛世”的措施?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10
比较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共同点社会安定,阶级矛盾缓和。
不同点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第3课 盛唐气象
掌握情况
1
唐朝前期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明了( )和 。
曲辕犁、筒车
2
筒车的好处?
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3、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很高,纺织品种繁多,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 精美。陶瓷中越窑的 如冰如玉,邢窑的 类雪似银, 色彩亮丽。
蜀锦、白瓷、唐三彩;
4
盛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步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2)手工业水平很高;
(3)商业繁荣,长安称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5
贞观年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 的统治;
西域
6
唐太宗被当时北方和西方那个各族首领尊奉为“ ”;
天可汗
7
唐朝先后设置 都护府和 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安西、北庭
8
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 统一青藏高原,与汉族通婚,迎娶了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9
唐朝的社会风气 ,受过教育的女子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开放
1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题材丰富,仅 就收录诗歌5万首,作为著名的诗人有 、 、 等。
《全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11
李白被称为“ ”,具有 色彩,他的诗作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诗仙、浪漫主义
12
杜甫被称为“ ”,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 ”之称。
诗圣、诗史
13
的诗歌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白居易
14
唐朝的著名的书法家有 、 、 等。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15
唐朝著名的画家有 、 .
阎立本、吴道子
16
隋唐开办了医科学校,“王” 写成了《 》。
孙思邈、《千金方》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掌握情况
1
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先后派遣了 批。
唐朝、先进的文化、遣唐使
2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 ,还传中国的医、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鉴真、佛经
3、
新罗位于 半岛,和 来往频繁。新罗仿唐建立政治制度,采取 选拔吏,引进中国 、天文、历算等科技,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朝鲜、隋唐、科举制、医学;
4
初年,玄奘西行前往 取经,历经四年,曾在那烂陀寺游学。由他口述而成的 ,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贞观初年、天竺、《大唐西域记》
5
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称为 。
天竺
6
许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
7
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掌握情况
1
安史之乱的原因?
(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宦专权,朝政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集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衡。
2
边疆 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安禄山
3、
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 ”,最终在 年被平定。
755、安史之乱、763
4
安史之乱从河北举兵,先攻占 ,又攻下潼关。太子 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史称唐肃宗。
洛阳、李亨
5
安史之乱的危害?
(1)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2)唐朝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中央权利衰微,地方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6
期间及以后,唐朝设立了很多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
7
唐朝后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在 的带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黄巢
8
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907
9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 、 、 、 、 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了 、 、 、 、 、 、 、南汉、 九个政权,加上割据太原的 ,史称“ ”。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
北汉
五代十国
15
唐朝著名的画家有 、 .
阎立本、吴道子
16
隋唐开办了医科学校,“王” 写成了《 》。
孙思邈、《千金方》
第二章 辽宋夏金时期——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掌握情况
1
. 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兵变,夺取后周,改国号为 ,定都 ,史称 ,赵匡胤就是 。
960、赵匡胤、宋、开封、北宋、宋太祖
2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策略?
(1)削弱兵权——解除禁高级将领兵权,使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2)削弱相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宰相之下设立相当于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政、财政大权;
(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管理地方,三年以换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
(4)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除留一部分用做地方开支,税收由中央掌控。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
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 的地位。科举制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提高了整个社会的 ,造就了宋朝 局面。
进士、文化素养、文治
4
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 .的弊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 大权。
武将专横跋扈、文臣
5
宋太祖解除 兵权,使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禁高级将领、
6
宋太祖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
分化事权
7
宋太祖派 管理地方,三年以换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设置 ,分散知州的权力;
文臣、通判
8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皇权
9
宋太祖有意重用 掌握政大权,伙计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 ,提升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割据逐渐形成。
文臣、武将、文
10
宋朝重文轻武,并不是轻视 乃至队。
武备
11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1、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2、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12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为什么变法?)
1、政治上政治风气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事上边疆战事屡战屡败;3、经济上政府财政入不敷出;4、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不断。
13
. 年,宋神宗任用 变法,涉及到经济、事、教育领域。
1069、王安石
14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举措)
经济上(1)募役法(2)方田均税法;(3)农田水利法;事上保甲田
15
王安石办法失败的原因?
新法触犯了大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掌握情况
1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 。之后还创造了文字。
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2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 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称大夏皇帝,定都 ,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管制、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造了 。
11、元昊、兴庆府、西夏文字
3
辽太宗时,占领了 。
燕云十六州
4
时期,辽攻宋,宰相 力劝宋真宗到澶州城亲征,打退辽。之后,宋与辽签订了“ ”。
宋真宗、寇准、澶渊之盟
5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 , 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
宋夏合约、元昊、
6
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政府冲突加剧的皇帝是
. 。
辽太宗
7
. 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以打猎和放牧为生。
契丹
8
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 的一支。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仿照唐宋制度,建立西夏,订立制。
羌族、元昊
9
澶州之盟之前,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 政策。
防御
10
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是维持了 ,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辽宋长期的和平关系
11
澶渊之盟的后果?
(1)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2)宋辽之间看展了经济文化交流(3)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11
西夏与北宋和谈的主要原因是 。
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掌握情况
1
. 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女真族
2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 统一女真各部。
阿骨打
3
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 建立女真政权,国号 ,史称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阿骨打、大金、金太祖
4
. 年,辽被金灭掉。
1125
5
. 年,金灭掉北宋。
1127
6
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 登上皇位,史称宋高宗,定都 ,史称 。
赵构、临安、南宋
7
南宋初年,金大举南下, 率北伐,“岳家”在郾城打败金主力,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 壮大,危及到他们的统治,以“ ”的罪名杀害岳飞。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形成对峙局面。
岳飞、抗金力量、莫须有
8
宋金议和后,金迁都 ,改名 。 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形成对峙局面。南宋偏江南一隅。
燕京、中都、南宋
9
南宋和北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为
(1)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2)皇帝重文轻武,靠议和苟安;(3)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4)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10
. 年,赵匡胤建立 ,定都开封;
. 世纪,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史称 ,定都上京临潢府;
. 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 ,定都兴庆府;
. 年,阿骨打建立大金;
. 年,北宋灭亡之后,宋高宗赵构建立 ,定都临安。
960、北宋、10、辽、11、西夏、1115、1127、南宋
11
澶渊之盟的后果?
(1)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2)宋辽之间看展了经济文化交流(3)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12
西夏与北宋和谈的主要原因是 。
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13
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民族政权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掌握情况
1
. 中晚期至 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唐朝、两宋
2
. 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两宋
3
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 ,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占城稻
4
宋朝时,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称为丰饶的粮仓。
水稻
5
. 年,金灭掉北宋。
1127
6
宋代, 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分为“ ”和“ ”两种,南宋时冬麦和 两熟制大面积推广。
复种、早禾、晚禾、晚稻
7
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 来拔秧。
秧马
8
宋金议和后,金迁都 ,改名 。 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形成对峙局面。南宋偏江南一隅。
燕京、中都、南宋
9
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北宋至南宋初, . 种植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广到 和 。
棉花、江淮、川蜀
10
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 、 、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纺织业、制瓷业、
11
北宋时,南方的 胜过北方。
丝织业
12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也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海南岛
13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 、河南 十分出名,还有钧窑、哥窑、窑等。
定窑、汝窑
14
北宋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称为著名的瓷都。
景德镇
15
南宋时, 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江南
16
广州、泉州、明州的 有很高的水平。
造船业
17
. 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船坞。南宋时的海船,配备了 。
北宋、指南针
18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有 和 。
开封、杭州
19
宋朝出现了 和 。还出现了 。
早市、夜市、草市
20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交子
21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有“ ”。
会子
22
宋朝时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广州、泉州
23
宋朝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
市舶司
24
经济重心南移从 开始,到 完成。
唐朝、南宋
25
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原始货币不能满足交换的需要,纸币便于携带。
26
纸币的作用
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27
商业贸易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作用?
生产方面商业贸易的兴盛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了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方法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28
水稻成为我国古代南方第一位的粮食作物是在
宋朝
29
“交子”的出现的积极作用?
商业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
30
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31
与汉唐相比,两宋经济发展的特点?
经济中心移至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掌握情况
1
. 年,蒙古草原在铁木真的带领下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 。
1206、成吉思汗
2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 、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编制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又组建了1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了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
事
3
. 年,蒙古队灭掉西夏。成吉思汗在进攻 时,在六盘山去世。
1227、西夏
4
. 年,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灭掉金朝。
1234
5
.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 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 (北京)。
1260、忽必烈、治国安民、1271、大都
6
. 年,元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1276
7
南宋大臣 、 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抗元。 年,元灭掉南宋残部。
陆秀夫、文天祥、1279
8
忽必烈采取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1)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与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
(2)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队实力,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掌握情况
1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
元朝
2
元朝疆域“北逾 ,西极 ,东尽 ,南越 ”,超越汉朝和唐朝, 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阴山、流沙、辽左、海表、元朝
3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相处,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回族
4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 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融。
人口
5
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汉唐时期,与汉唐的疆域相比,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及海南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
6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建立了 的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
7
元朝时期,在中央,由 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摄 六部,分管政务。设 负责全国事事务,调度全国的队,设 负责监察事务。
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枢密使、御史台
8
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为“ ”,直属于中央的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制度,被称为“ ”。这一制度在 时期继续沿用。
腹里、中书省、行省制度、明清
9
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 ,负责管辖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澎湖巡检司、澎湖和琉球
10
元朝设置 等机构管理西域的政事务。
北庭都尉府
11
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立了 ,由 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民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 正式行使管辖。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政院、西藏
12
四等人制元朝的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形成了 四个等级。这种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13
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4
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5
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16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最早开始于
元朝
17
中书省是元朝最高 机构,管辖 及其邻近地区。
行政、大都
18
行省制度的影响?
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延续下来。
19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统一全国,疆域比任何朝代都大;设立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靠早运河,开辟海运,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
掌握情况
1
北宋时的 、南宋时的 、元朝时的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开封、临安、大都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
大相国寺
3
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大的可容纳千人。
瓦子
4
南宋临安文化娱乐更为发达,城中有 、中瓦、下瓦、 等多处。
大瓦、南瓦
5
北宋的 出现,突破了时空限制,是宋朝创新的表现。
夜市
5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 等技艺在内。杂剧形成于 ,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杂剧、傀儡、宋代
6
. 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宋
7
词在 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 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唐、宋
8
宋代杰出的词人有 、 、 等。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9
苏轼的词风 ,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豪迈而飘逸
10
李清照的词风, 、 、清秀,北宋灭亡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北宋灭亡后,作品充满了和泪。
委婉、细腻
11
辛弃疾的词风 ,更为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豪放
12
元朝戏剧空间发达,出现了 。
元曲
13
元曲包括 、 、 。
散曲、杂剧和南戏
14
元代最著名的杂剧家是 ,代表作 ,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汉卿、《窦娥冤》
15
. 、 、 、 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关、马、郑、白
16
宋代著名的书法有 、 、 、 ,人称“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7
宋朝的大画家张择端的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清明上河图》
18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当时的人称赞他的画属于“ ”。
赵孟頫、神品
19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是一部 通史巨著,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 到 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了16个朝代。
司马光、编年体、战国、五代
20
司马光的 和司马迁的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被后人称为“ ”。
《资治通鉴》、《史记》、史学两司马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掌握情况
1
隋唐时期发明了 印刷术。
雕版
2
北宋时期的匠人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
3
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 》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并创新,发明了 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 印刷术。
农书、转轮、铜活字
4
. 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传入欧洲。活字印刷术促进了 的发展。
13、人类文明
5
. 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 ”。
战国、司南
6
. 代人们用磁铁制成指南针。后来人们把带磁性的钢针放在可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运用在航海中。 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人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宋、北宋
7
指南针对世界的作用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8
. 朝时发明了火。 末年,火开始运用到事领域。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 . 世纪又传入欧洲。
唐、唐朝、13、14
9
火传入欧洲的作用
火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0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作用?
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11
元朝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作用
(1)加强了地方和中央的联系,有利于对全国的统治;
(2)推动了国内的交通;
(3)促进了国内各族人们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12
印刷术、火、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的贡献
(1)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的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
(2)火的发明,为火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提高了世界远洋航行的技术,为后来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