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联合考古队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中国-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队近期结束了对红海之滨沙特塞林港遗址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工作,这次为期近一个月的发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塞林港遗址的考古之旅如同开启一场时光倒流之旅,展现出一幅古代繁华海港的历史画卷。
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的共同组织下,中沙两国的联合考古队自去年12月29日起对塞林港遗址展开新一轮的发掘工作。本次发掘工作集结了中沙双方共12名精英,其中包括7名水下考古队员,他们深入遗址,用心历史的痕迹。
联合考古队的领军人物,中方领队姜波向新华社记者透露,本次考古工作采用了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和遥感考古相结合的方法,从陆地、海洋和空中三个维度对塞林港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和研究。这一综合性方法带来了超乎预期的成果。
在陆地考古方面,考古队发现了一系列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座疑似为寺。还发现了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方面,港湾与航道的轮廓得以确认。而在遥感考古领域,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考古队发现并确认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为理解塞林港的选址提供了重要线索。
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还清理出了铜砝码、青金石、串珠、玛瑙、、钱币等珍贵文物。更令人惊喜的是,还发现了来自中国的瓷器,这些瓷器包括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古工作将传统的田野考古手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无人机航拍、遥感考古、数字测绘与3D技术等,大大拓宽了考古学研究的视野。这种结合常规手段与科技新方法的方式为全方位研究塞林港的人文历史与地理信息提供了重要途径。
在遗址发掘过程中,中国传统碑刻拓片技术大放异彩。中方队员凭借这一技术,使因风沙侵蚀而模糊不清的碑文变得清晰可读,令沙方学者赞叹不已。这一技术甚至引发沙特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他们已经开始学习中国的拓片制作技术,并计划在沙特全境推广。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红海之滨,曾经是一个繁华的港口,但因故废弃,被流沙掩盖,成为废墟。根据中沙两国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对塞林港遗址进行为期5年的联合考古发掘。这是对历史的研究,也是对两国友谊的见证。
回顾历史,2018年3月至4月,中沙两国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那次发掘确认了塞林港遗址为一处重要的朝圣贸易港,遗址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同时从遗址上发现的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外销瓷器残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一切成果都展示了中沙两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频道更新!
考古新发现
- 中国史上文人篆刻第一人——吾衍
- 世界上最幽灵的古堡(史上最恐怖的幽灵)
- 成语束手无策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 莽山烙铁头 莽山烙铁头毒性排行
- 紫外线治疗仪厂家 紫外线治疗仪厂家深圳市嘉光
- 武磊西甲第二球武磊西甲第二场
- 胆小勿近!日本民间恐怖事件
- 缘分姻缘算命-算命能算的出来,男女的缘分吗?
- 世界最老的洗衣机(洗衣机世界第一品牌)
- 张丹峰粉丝微博(张丹峰被曝出轨经纪人,洪欣
- 中国最美丽、最性感、最有气质的明星排名榜出
-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
- 笼组词是 笼的组词是
- 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写作风格介绍说
- 齐铭喜欢易遥吗(齐铭爱易遥吗)
- 股票600067股票600开头是什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