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卖房和客户结婚
一、惊现规避限购的“奇招”:假结婚购房
上海某房产中介小王,为了帮助客户绕过限购政策的束缚,竟然利用自身上海户籍的身份优势,与客户进行假结婚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交易中的客户年龄跨度极大,甚至有70岁的女性客户参与其中。通过签订婚前协议,小王明确了房产份额的归属,每次操作都能获得高达6万至8万元的报酬,可谓是“净身出户”的致富捷径。
二、虚假婚姻背后的利益驱动
一些中介机构竟然将假结婚作为一项“服务项目”,通过婚姻关系的变更来转移购房资质。为了顺利促成房产交易,中介人员频繁办理结婚离婚手续,甚至成为了民政局和房产交易中心的“熟面孔”。这一操作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和中介机构的利益驱动。
三、法律风险与社会隐患并存
假结婚购房并非一劳永逸的赚钱方式。法律不承认假结婚的概念,一旦婚姻关系成立,便具备法律效力。如果一方拒绝离婚或要求分割财产,可能会引发长期的法律诉讼。通过婚前协议来规避风险也存在不确定性。多次婚姻记录可能会影响个人的信用和社会评价,甚至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活动的风险。
四、婚恋欺诈式卖房案例敲响警钟
深圳曾发生的“卖房妲己”事件也值得我们警惕。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恋爱关系诱导男性购房者进行房产交易,以结婚为前提骗取信任后失联。这一事件涉及到众多受害者,也暴露出房产交易中情感欺诈手段的严重性。这些利用婚姻关系进行房产交易的灰色操作,其背后是政策漏洞和利益驱动的结合。尽管中介机构声称通过合同可以降低风险,但法律后果仍然难以完全规避。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婚姻制度的严肃性,还可能引发财产纠纷和信用危机。我们应当加强警惕,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交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