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彻查经营性自建房
为筑牢经营性自建房的安全防线,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专项整治的风潮。在这场行动中,各地严格遵循“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深入排查自建房的安全隐患,以坚决的态度和精细的措施,确保房屋质量安全。
一、政策春风与远大目标
国务院及住建部的一声号令,犹如春风吹过大地,带来了强烈的政策信号。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不仅是对现有问题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安全的承诺。我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完成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重点解决违规改建、结构安全等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检查工作的焦点与广度
本次整治行动的检查重点,聚焦于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学校周边以及工业园区的经营性自建房。尤其是那些三层及以上的新建房屋和改扩建工程(含装饰装修),更是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仅关注房屋的结构安全,更关注其经营合规性,以及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政策的落实情况。
三、整治措施与时间表
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我们将采取分类处置的方式。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将立即停业并采取措施进行管控,直到隐患消除。对于一般性隐患,则限期整改,并建立整治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个整治行动的时间安排得非常明确,排查阶段将在2025年9月底前完成经营性自建房的全覆盖排查,整治阶段则将在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行政村集体土地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
四、构建长效机制
要想实现持久的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正在完善房屋体检制度,强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推行房屋养老金制度和质量保险制度,确保维修资金的充足和市场化监管的有效。在监管方面,我们将严格审批流程,将经营性自建房全面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并加强部门联动,清查违建违批行为,建立全国房屋信息管理平台。
五、地方实践案例展示
各地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展现出积极的实践案例。例如,江苏省明确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农村安全隐患房屋的整治工作,海南省则通过数字化系统随机抽查项目,专项核查绿色建筑、装配式政策的落实情况。这些实践案例不仅展示了各地的决心和成果,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措施,各地正逐步构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体系,旨在实现存量风险的整治与增量风险的防控的双重目标,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