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夫看世界之最(80万卢旺达人民惨死在他的屠刀

世界之最 2023-08-19 21:40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费里西安·卡布加(Félicien Kabuga)图/法新社

16日清晨,法国内政部于全国各地,同步发动突击,并于首都巴黎成功逮捕了全球悬赏高达500万美金、逃亡26年的国际通缉犯——前卢旺达首富,费里西安·卡布加(Félicien Kabuga)在巴黎被捕。

没有他的资助,80万卢旺达的图西人就不会惨死……

84岁的卡布加,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关键人物,他旗下的媒体单位不仅煽动指挥着国内的种族仇恨,在长达3个月、超过80万人死亡的血腥杀戮中,卡布加更投入大笔财富,购买并供应数十万把屠宰图西人专用的屠刀,并提供交通调度、制服与通讯设备,以帮助杀红了眼的激进暴民团加速杀人效率。

在长达26年的国际通缉中,被国际法庭控诉多项种族灭绝罪的卡布加,这才被认为是纳粹以来的最恶屠夫,并被称作“非洲的艾希曼。” 现年84岁的卡布加,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关键罪犯,但大屠杀结束、卢旺达变天之后,一度叱咤非洲的卡布加,却自此人间蒸发。

尽管由联合国支持成立的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R),马上对卡布加发出了全球通缉,美国更在2002年发出了500万美金的国际悬赏,但卡布加却仍不知所踪,甚至在世界各国的严密追捕下,一路躲藏了26年。

根据ICTR的起诉叙述,卡布加原本出身贫寒的务农家族,但年轻时就靠着市井智慧与三寸不烂之舌,弃农从商,并在白手起家发迹后,凭借着对政商关系的努力讨好,成为了卢旺达境内的最大地主与全国首富——巅峰时期,他不仅操控着卢旺达的咖啡豆与茶叶农业,更是加工制造业与媒体财团的最大金主。

卡布加的致富与崛起,被认为与政治裙带脱不了关系,因为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时任卢旺达独裁者——哈比亚利马纳(Juvénal Habyarimana)的儿子。于是在政经联姻的权力结合后,被独裁者庇护的卡布加,也慷慨地投入大笔财富,为哈比亚利马纳政权喉舌宣传。

图/路透社

在哈比亚利马纳专政期间,人口结构本就复杂的卢旺达,不断爆发种族矛盾与政策歧视,最终更于1990年爆发了卢旺达内战。战争期间,卡布加旗下的媒体集团也积极配合姻亲总统的宣传政策,并展开一连串有仇恨目的的种族主义宣传。

当时,由哈比亚利马纳掌控的胡图族政府,不断把国内的图西族打成“反叛军的内应”。而卡布加的广播公司,也奉老板的指令不断释出各种仇恨言论,借以煽动激进的胡图族种族主义为总统所用。

不料在1994年4月6日,卢旺达的空军一号却在极其神秘且悬疑不明的状态下,于首都上空遭防空飞弹击落,统治卢安达21年的强人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当场死亡。在盛怒与悲愤之下,卢安达境内的胡图激进种族主义者,也将矛头指向图西族暗杀。一场震惊世界的种族灭绝惨案,自此全面爆发。

在卢旺达大屠杀的过程中,卡布加不仅下令旗下的媒体单位进行灭绝行动;他本人更使用自家财富,为四处杀人的胡图族激进组织添购数十万把屠刀,甚至还主动供应制服、装备,并调度下财团车队,好加速杀人暴民的屠村效率。

在这段时间,卡布加财团不仅直接地涉及了屠杀行动,其麾下广播更是发出了一连串的动员宣传

一方面刺激各地暴民彼此的“杀人竞赛”

二方面也不断发出仇恨假新闻,非人化、合理化这场失去控制的地狱杀戮。

在1994年4月6日,卢旺达的空军一号却在极其神秘且悬疑不明的状态下,于首都上空遭防空飞弹击落,统治卢安达21年的强人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当场死亡。图为事发画面。 图/路透社

大屠杀用的屠刀 图/Genocide Archive of Randa

卢旺达大屠杀的遍地血腥,在国际无力的消极应对下,持续了整整3个月。最终才在乌干达政府与图西族反抗军领导人——现任卢旺达总统,卡加梅(Paul Kagame)——的联军反攻下结束杀戮。但作为主导并煽动屠杀的主谋人之一,一代首富卡布加却就此下落不明和人间蒸发。

当反抗军的联合武装部队反攻回国后,意识到风向已变的卡布加连忙逃亡外国。根据媒体的追踪搜查,卡布加一开始凭着天价财富逃进了瑞士,但瑞士政府却因为国际压力,而在联合国成立ICTR后将卡布加驱逐出境。

之后卡布加又辗转逃回了非洲,并在短暂流亡刚果民主共和国后,躲进了肯亚,接受另一个强人总统——肯亚强人,莫怡(Daniel arap Moi)——的庇荫。

曾深入肯亚追查的英国保守派大报《每日电讯报》表示,肯亚的莫怡总统,过往与卢旺达的哈比亚利马纳总统颇有私交。在卡布加的哀求与财富交换下,莫怡才下令冒着国际谴责的风险收容老朋友的姻亲,暗中庇护着卡布加在肯亚的秘密隐居。

直到2002年,年老力衰的莫怡总统,终于在执政24年后宣布退休下台,卡布加躲在肯亚的消息,这才被肯亚记者——威廉.吉库奇(William Gichuki)——揭穿曝光。

被杀害的图西人 图/法新社

当时,接获情报的吉库奇,直接走入美国驻肯亚大使馆,向美国政府提供线索;但正当美国务院、FBI与ICTR仍在认证,并准备施压肯亚政府之际,缉凶记者吉库奇却在2003年1月被不明杀手击毙在自宅。尽管美国政府与FBI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灭口之举极为愤怒,但在肯亚当局消极应对并匆促结案的状态下,ICTR对于肯亚也是无可奈何。

吉库奇被灭口之后,卡布加继续在肯亚境内藏匿了15年。直到2017年年底,《每日电讯报》才又接到著名的肯亚人权斗士——肯.瓦夫拉(Ken Wafula)——的线报,指两名官方线人已掌握了卡布加仍躲在肯亚的行踪与下落。 但一样的事情却再度发生,在新闻线索走漏之后,两名线人竟先后惨死,死因与吉库奇一样被列为无解悬案。

不久之后,瓦夫拉也染上疾病而猝逝。缉凶线索再度重归于零。 不过或许是因为瓦夫拉的线报打草惊蛇。在2017年之后,倍受压力的卡布加一族再度潜逃回到了欧洲——根据欧盟各国的刑事追查,卡布加曾以假名、假护照与假身份,多次游走在德国、比利时之间,最终才落脚于巴黎隐居。

法国检警表示,卡布加家族在法国安排了多处房产;但在过去3年内,卡布加都沉默地躲藏在巴黎西北方塞纳河畔阿涅勒的高级公寓,直到法国、英国与德国检警的联合缉凶,这才在交叉比对与追踪下锁定了这名富豪屠夫的正确行踪。

图/路透社

《法新社》报道,84岁的卡布加目前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法国政府仍将在近日召开引渡庭,趣怪网希望能尽速把他送到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IRMCT)接受审判——由于负责卢旺达大屠杀诉讼的ICTR已在2015年12月31日任满解散,当前联合国处理卢旺达与前南斯拉夫的战争与种族灭绝问题的单位,这才统整交由IRMCT接续处理。

在《每日电讯报》与《路透社》的报导中,都将卡布加之于卢旺达大屠杀的轴心参与,与戏剧化的逃亡过程,视作自以色列逮捕艾希曼之后,国际社会所遭遇最曲折的大屠杀缉凶。

在部分媒体的叙述中,也将落网的卡布加,视为非洲版的艾希曼。 在ICTR的调查与诉讼中,逃亡缺席的卡布加,身上背了至少5条种族灭绝罪与煽动罪的指控。尽管许多大屠杀的受难者团体对于天网恢恢的结果感到欣慰,并期待后续的审判与诉讼,不仅能进一步厘清卢旺达上流社会对于大屠杀的谋划与责任,更能揭穿那些纵容、包庇逃犯逍遥法外的国际政要——这些力求正义的期待,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揭出真相?却也令人感受到与时间赛跑的焦虑与遗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