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世界之最(通胀率全球第一!从东方巴黎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清源
编辑|t
身为中东小国,黎巴嫩的人口不足我国天津市的一半,它却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富庶与繁华并存,和平与趣怪网希望同在。
如今,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出头的黎巴嫩经济下行,民生维艰,正所谓危局浩荡。
现代人类社会,经济再糟糕,能糟糕成什么样子?
黎巴嫩现身说法,给出了答案。
2023年4月,黎巴嫩的通货膨胀率尴尬地博得头筹,以269%的数据位居全球首位。
其他公布的数据中,黎巴嫩的货币贬值率突破90%,且持续下行,无论是官方市场,还是洗钱黑市,黎巴嫩的官方货币都被瞧不起。
那么,黎巴嫩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它的通胀率如此之高呢?
(抗议的黎巴嫩人群)
萎靡的“中东小巴黎”
其实自2019年以来,黎巴嫩的烟酒价格、通信资费就不断上涨,餐饮的价格也是一日一涨。
截至2023年4月,黎巴嫩已经连续34个月饱受恶性通货膨胀之苦了。
与前一个月相比,黎巴嫩的生活又苦了一分,CPI指数又上涨了9%,这意味着钱又不值钱了一分。
在去年,黎巴嫩的通胀率突破171%,达到四十年来的峰值。
常言道物极必反,如此之高的通胀率,黎巴嫩的是否也该否极泰来了呢?
结果,2023年2月,黎巴嫩国家银行的一通操作,让黎巴嫩磅持续贬值,昔日的“中东小巴黎”,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黎巴嫩磅持续贬值)
黎巴嫩国家银行主动下调汇率,标明每一美元可以兑换1.5万英镑!
这无疑是让美元的地位被抬高了一大截,因为从1997年以来,美元和英镑的兑换额度是1比1507.50。
换言之,美元成为了黎巴嫩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货币,即使是英镑也无法与之相比,更别提黎巴嫩的本国货币黎巴嫩磅了。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显而易见——通信资费与2022年相比提升了整整四倍,而黎巴嫩国民最喜欢的酒精饮料的价格则是出现了六倍以上的增幅。
与此,医院保健品等类似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了四倍的涨幅。
猛涨的产品价格,和老百姓们越来越瘪的钱包比起来,实在是让人不忍直视。
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黎巴嫩的经济状况相当萎靡,自2019年以来,经济收缩率达到了58%——赚钱少、商品贵,消费能力便是直线下滑。
在2019年,黎巴嫩的GDP尚且维持在高位,四年过去,国内的GDP已经下降了2.6%,并且这一势头仍然不减。
如今,黎巴嫩的经济陷入严重危机。
国内的政治动荡和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都加剧了黎巴嫩的经济悲剧。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捐助机构向黎巴嫩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援助,但这些资金究竟能否落到实处呢?
想要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黎巴嫩实施结构和金融上的改革。
但不幸的是,黎巴嫩国内的政治僵局阻碍了新政府的组建,并进一步阻碍了实施改革的步伐。
如今,黎巴嫩的那群政治精英们还没有达成共识,改革举措之间存在分歧,导致政府难以形成。这进一步恶化了黎巴嫩的经济危机。
如果改革得以实施,黎巴嫩将有机会获得超过3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
改革的顺利进行将为黎巴嫩铺平道路,帮助其获得其他国际捐助者在2018年巴黎会议上承诺的额外110亿美元援助。
(呼吁大选的黎巴嫩人民)
该国某位政要表示
“黎巴嫩的经济危机需要政治精英们的立即行动。他们必须尽快组建新政府,以推动改革进程,促进国际沟通,以确保外部援助的流动。”
只有这样,黎巴嫩才能在未来重获稳定并恢复经济。
,神仙般的黎巴嫩,似乎很难搞定这一切。
错综复杂的政治势力
经济的发展,需要政治的稳定,但黎巴嫩显然并不具备稳定的政治。
在建国后两百多年间,黎巴嫩的各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最终固化为三大教派和四大政党博弈的局面,总体呈现“动荡的稳定”。
在中东阿拉伯世界中,黎巴嫩是唯一一个由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为两大主体构成的国家。
这就导致黎巴嫩是一个以教派实力为基础分配权力的国家。
黎巴嫩国家的总统、总理和议会议长按照教派人口的多少分别由马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担任。
这一形式下,当前黎巴嫩的政治表现为政治派别林立导致政治碎片化,各类经济政策的推行屡屡受阻。
,黎巴嫩政党林立、教派割据导致其政治生态呈现“马赛克拼图”的局面。
目前黎巴嫩各类政治集团约有两百多个,其中绝大多数的政治派别都是建立在所属教派的基础之上。
(宗教冲突不断)
比如说信仰天主教的自由爱国运动、长枪党、巨人旅;
信仰逊尼派伊斯兰教的未来阵线、伊斯兰统一运动;
信仰什叶派伊斯兰教的真主党、阿迈勒运动,还有属于德鲁兹派、阿拉维派、东正教等少数教派的政治组织。
不同政治派别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都提倡和维护自身的宗教特性,造成政治生态的过度多元化,这就导致其权力的分散。
黎巴嫩全国没有一个政治派别能有足够的人口和向心力来统领全国或是占据议会绝对多数席位。
,为了尽力扩大自己的实力,每个政治派别会为了获得更多议席而强强联合寻求同盟,使得黎巴嫩政治生态被分割为壁垒分明的几大阵营。
不同阵营之间、同一阵营内部的不同政治势力之间都有不同的政治诉求,由此造成黎巴嫩政治生态碎片化。
,由于不同教派要在有限的政治资源中谋求利益最大化,,各方都处于不停地试探、互动、调整、再互动的过程中,直到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为止。
期间,不同的互动行为会塑造不同的政治生态,当各方以妥协、合作展开互动时,政治生态就能良性运转;
而当各方矛盾不可调和时,就会陷入冲突和战争。
长此以往,黎巴嫩的局势相当动荡。
1975年,黎巴嫩宗教矛盾达到顶峰,内战爆发。
一直到1991年,黎巴嫩内战才告结束,持续了整整16年。
(黎巴嫩内战)
由于黎巴嫩内战中外部势力的介入,各种力量在该地的角逐,黎巴嫩内战态势复杂,甚至直接影响到中东的和平进程。
殃及池鱼,莫过于此。
而战争,则是让昔日繁华的黎巴嫩一落千丈,愈发危难,经济水平断崖式下跌。
2005年,黎巴嫩贝鲁特市中心发生炸弹爆炸事件,遭遇炸弹袭击的正是黎巴嫩总理拉菲克·哈里里。
哈里里的遇难令人回想起了多起黎巴嫩党派领导人遇刺身亡的事例,它们在黎巴嫩群众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在各个党派的领导人、党员及其支持者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82年9月14日,黎巴嫩当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在贝鲁特东区长枪党总部开会时,因炸弹爆炸而不幸遇难。
与长枪党为敌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立即被视为爆炸的始作俑者。
两天后,长枪党武装力量在领导人胡贝卡的率领下,参与了贝鲁特西区萨卜拉、夏蒂拉两大难民营的大屠杀,无情杀害了近2000名巴勒斯坦难民,难民营大屠杀的惨剧震惊世界。
1987年6月l日,总理卡拉米从黎北部飞往贝鲁特途中,座机被恐怖分子放置的炸弹炸毁,卡拉米当即遇难。
如此种种,可见黎巴嫩政局之动荡。
分裂的政治,分裂的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黎巴嫩经济发展较快,1943-1974年是黎巴嫩当代史上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
(繁荣的港口)
刚刚独立的黎巴嫩,以其自由的经济政策,阿拉伯的属性,与西方国家的传统关系,成功地培育了金融服务、转口贸易、旅游休闲以及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在中东地区的中心地位。
加上温润的气候与秀丽的景色,使黎巴嫩赢得了“中东瑞士”的美誉,贝鲁特也曾被世人称为“中东小巴黎”。
内战中断了黎势头良好的经济发展进程,经济损失高达1650亿美元。
,旅游业是黎巴嫩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冷暖直接影响到黎巴嫩的经济状况。
黎巴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遍布全国。
(繁华的都市)
由于历史的原因,黎巴嫩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丰富多彩的民俗民情有别于周边国家,在中东保守的阿拉伯世界别具一格,每年吸引大批外国游客。
,无情的战火阻止了他们的黎巴嫩之行。
黎巴嫩国内此起彼伏的教派争斗与外部势力的入侵使黎巴嫩旅游业倍受打击。
黎巴嫩旅游部长萨尔基斯表示
“黎巴嫩旅游业在持续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中遭到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风景秀丽的黎巴嫩)
长达15年的内战,以及中东和平进程屡遭挫折,使黎巴嫩的旅游业遭受了致命性的打击。
尽管1992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旅游业,但迄今每年到黎巴嫩观光的外国游客仍不足战前的三分之一。
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南部边境撤军至今,黎巴嫩国内未发生过大的政治动荡。
黎巴嫩政府借机大力发展旅游业,试图挽回其旅游大国的形象,重塑在欧美、海湾等国家游客心中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地位。
黎巴嫩议会特批旅游部100万美元,在阿拉伯和欧美各国媒体进行公关宣传。
在各大报纸刊登黎巴嫩风景名胜图片,并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公司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播放介绍黎巴嫩风情的广告片。
宣传攻势有效地改变了黎巴嫩在人们心目中的负面印象。
黎巴嫩政府又适时对海湾阿拉伯国家公民及外国居住者旅游实行免签入境,使海湾游客纷至沓来。
据统计,在黎巴嫩四、五星级宾馆,一半以上的客人来自阿拉伯国家。
每年12月伊斯兰教开斋节至新年的半个月内,各星级宾馆的入住率普遍达80%以上。
为了吸引游客,宾馆、旅行社和商场在圣诞节前后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打折促销活动,使外国游客在黎巴嫩呆得更长,消费更多。
可见,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状况是发展旅游业的“强心剂”,只有在平息各派矛盾的情况下才能集中力量发挥黎巴嫩独特中东小国的优势,取代其沦为列强瓜分的悲惨命运。
黎巴嫩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频繁的教派冲突也打击了人们对黎巴嫩未来的信心。
(黎巴嫩人民纷纷移民)
诸多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不在留恋故土,欧美都是他们的选择。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黎巴嫩的未来之路,仍是扑朔迷离。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分析前总理哈里里之死与黎巴嫩内战的余响。
环球网.黎巴嫩通胀太高!橄榄油成奢侈品,每升售价7到11美元。
环球网.这个国家,食品价格暴涨400%!首都居民连夜排队抢面包!怎么回事?。
在货币贬值的压力下,黎巴嫩4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69%。
中国日报.黎巴嫩战事解读战争打出了什么。
海外网.黎巴嫩“变天”大国夹缝中的乱局。
驻黎巴嫩使馆经商处.黎以冲突之后的黎巴嫩经济。
新华社.通讯本币暴跌 黎巴嫩民生多艰。
黎巴嫩人在当地和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争相购买黄金。
吉尼斯世界纪录
- S.H.E.遭疯狂男人现场拆台吓呆了 Selina保护林宥嘉
- 林熙蕾老公送爱玛仕林熙蕾的个人资料 林熙蕾
- 连姆·尼森冷血追击9月上映_父爱深沉热血复仇故
- 单眼皮眼线液的画法
- 千古之谜:埃及艳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 呼和浩特陈兴国:他的故事与影响力如何
- 李斯羽现在男友?2025-06-12这一天的快乐大本营
- 荒艺术表现方式解读:内涵外延概览与理解角度
- 京东员工纷纷离职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 琼瑶电影燃烧吧火鸟
- 艾尔之光私服,如何安全进入并体验游戏
- 北京电子产品采购批发指南
- 世界上最大的猴科动物-山魈(外形奇特的它们身长
-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瞬间你错过了吗
- 马勒戈壁第一季:如何未知世界的神秘魅力
- 中山市镇:生活指南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