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队十五个世界之最(二战时苏联到底有多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李欣
编辑|t
引言
巴巴罗萨计划,对于苏联和德国两方来说都是一个意外。
对于德国来说,有一些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了距离莫斯科的40公里处,但行动还是以惨败告终了
对于苏联来说,希特勒居然真的敢对他们开战,而且在自己看来无比强大的军队,居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为什么德国要“不知天高地厚”,和强大的苏联开战?苏联到底有多少军队,为什么被德军杀了几百万人,还能反败为胜?
(希特勒)
一、准备不足的巨人
希特勒不止一次地戏耍世界舆论。他曾经发誓,对任何国家都没有领土要求,却用闪电战把那些领土尽数的收入囊中。
希特勒说自己不会进攻苏联,尽管一切迹象都在表明,他在觊觎苏联的领土,尤其是乌某克某兰国。
苏联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从1937年开始的大扩军让苏联的军队人数从130万暴增到了537.3万,到了战前,苏联已经有了三百多个陆军师。但这个数量只有全欧洲的纳粹军队一半不到。
斯大林一直想用外交解决苏德之间边境屯兵的剑拔弩张,一旦谈判成功,苏联就可能赢得数月的时间准备和德国的战争。如果和平能更长一些,苏联甚至有自信在两三年内拥有赶超德国的工业水平。
(边境线)
1941年的苏联一直都在为战争做准备,准备的并不是将要打响的这一场。苏联的防御工事和军队的战斗力都通过改革都有所加强,如果对手是希特勒,苏联可以说完全没有准备好。
根据铁木辛哥对斯大林的汇报,苏联当时的弹药生产远远没能满足计划要求。除此之外,小到拖拉机,通信器材,大到飞机坦克,防空工事全都因为各种原因,很大一部分达不到拿去给部队战斗的标准。
这种什么都缺的窘境,一方面原因是苏联当时的武器工业还不够先进,另一方面是苏联大批量的改组以及扩军。
(斯大林)
苏联真的很需要时间。除了缺装备,缺物资,缺基础设备,苏联还非常缺人。斯大林派和托洛茨基派的斗争后患无穷,无数军官和政治领域的重要人士,在运动中被清洗。
苏联对残缺不存的组织架构进行了紧急补救,成效非常有限。
军队的指挥干部在战争前期还没有配齐,陆军缺将近七万名指挥官,空军中飞行技术人员缺32.3%;在海军中,指挥员缺编22.4%。
(苏联红军)
因为缺乏指挥员,一些军官接连着被提升好几级,即使他们根本没管理过那种规模的部队。仅1941年3月7日和8日两天,就新任命了4个集团军司令、42个军长、117个师长。
对于这些人来说,战争就在眼前随时有可能爆发,作为指挥官的他们甚至不熟悉自己的职务。
况且正逢苏芬战争结束没有多久,苏联在战争过后正经验,重新整编,也就是战斗编制方面,还有军事理论方面正处于一个更新换代的时期。
战争迫在眉睫,各队伍缺编严重,这种情况下大幅度的改组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苏联红军)
比如有的摩托化部队,被当做步兵部队来训练。很多无线电兵的水平达不到标准。
从开阔阵地直接瞄准,是炮兵的必备技能,这门课居然根本,就没有给炮兵上过。
可以说,这场战争,苏联准备的相当不好。
二、接连不断的失败
按《纽约时报》的描写:“莫斯科人都在忙于平常的那些活动。”1941年6月22日,这一天是星期日,苏联大量的军官都休着假。
3点17分的时候,传海军部来了消息,有大量不明身份的飞机飞过海面。随后,苏联包括明斯克,列宁格勒在内的20多座城市都遭到了轰炸。
(希特勒)
巴巴罗萨计划实施,苏德战争就这样打响了。电话线那一端的斯大林沉默许久,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
从很多军事方面的战力对比上来看,苏联和德国应该各有胜算,实际是最开始的时候,苏联被打的节节败退,处于劣势。
这里举波罗的海战区为例。在德军看来,苏联边境军队的抵抗,简直微乎其微。一位德国机械化部队的下士回忆几乎没有任何防御工事,除了几道铁丝网。
开战第一天,苏军损失了约一千两百架飞机,其中八百多架是来不及起飞、在地面上被击毁的。
(炮兵部队)
从西北方面军的日志,我们也可以看出问题所在。“被迫撤退”、“方面军参谋部对部队彻底失去控制”、“缺乏联络” 、“没有炮兵部队”、“缺乏防空炮火”、“部队一片惊恐”……。
至1941年7月8日,苏军89个步兵师、20个坦克师被歼。至11月,德军深入苏联腹地850~1200千米,苏军损失约700万人,其中被俘300余万人。
德军占领了乌某克某兰国、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这一带是苏联工业化程度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苏联军队每次反击,都导致自己的大批部队被歼灭。
北线德军在芬兰军队的配合下,把列宁格勒围成铁桶一般。南线,在秋季的基辅会战中,苏军六十五万人被俘,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阵亡。
(二战苏联飞机)
中线,经过斯摩棱斯克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德军逼近莫斯科。9月30日,中路德军集中七十八个师、一百八十万人、一千七百辆坦克,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
丘吉尔对自己的秘书这样说:“俄国肯定会被打败。”
三、冬天和打不完的红军
德国大军在开战的第一个月,就深入苏联国境线达到了300英里。在激烈的战斗之后,斯摩棱斯克沦陷,但列宁格勒仍然坚守,基辅也仍然在苏军的掌控之下。
(德军增援部队开往前线)
苏联部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尽管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红军不顾一切地付出了生命,还在德国军队推进的地区,展开了无情的游击战,但列宁格勒以南整条苏军战线,退却了400至500英里。
,苏联远未完全失败,它的可怕实力慢慢显现出来。
开战近半年后,尽管遭到了重大损失,苏联仍维持了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行政管理体系,后备人员源源不断补充着红军,全国进入了战时经济状态。
(莫斯科会战中,不少德军士兵被活活冻死)
为抗击侵略,至1941年7月1日,在苏联政府的动员下,共有530万人应征参军。至11月,苏军共有291个师又94个旅开赴前线。至1941年底,苏军新组建400多个师。与此,苏联政府还动员共产党员参军参战,至1941年12月下旬,约有110多万党员参军。
当年的苏联冬天来得非常早。11月底,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热衷于迅速决战的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士兵在战壕中冻得瑟瑟发抖,大炮的瞄准镜在严寒中失去了作用,坦克的燃料也被冻成了半固体。
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莫斯科如往常一样举行阅兵式,接受斯大林检阅的红军士兵,直接从红场出发前往前线。
11月27日夜晚,德军前锋离莫斯科不到25公里,一支德军侦察队已经透过望远镜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尖顶。
(一个德国士兵把身体靠在马车上,抵御吹来的寒风)
几天后,苏军展开了大规模反攻。在严寒中,德军许多部队失去了战斗力,冻伤人数甚至超过了战斗伤亡。落后的交通使得德国后方的补给物资,难以及时送达,德军的闪电战战术终于达到了极限。
为了夺取斯大林格勒,德军调集了50个师的兵力,伤亡达到了7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超过1000辆,飞机也损失了1400多架。
苏军最终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是历史上最血腥的战斗之一。双方共有200万人丧生,其中50万是平民,德军也遭遇了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失败。
1943年4月16日黎明前,朱可夫指挥苏军发起总攻。苏军很快突破了奥得河防线,攻占了“柏林之锁”泽洛夫高地,德军的防线开始崩溃。
(朱可夫)
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以德国式的简洁,向元首汇报“战斗失败了。”22日,苏军的炮弹第一次轰击柏林市。
德国人很好地发挥了幽默细胞,把公交车站改名成了“帝国废墟站”、“瓦砾堡”、“弹坑广场西”。在当天的作战会议上,希特勒第一次公开承认战争已经输定。
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巴巴罗萨计划宣告彻底失败。苏联通过战争成功地结束了法西斯德国带来的浩劫。
四、苏联到底有多少兵力?为什么打不完
说起苏联为什么能奇迹般的打赢卫国战争,很多人会说是冬天的功劳,如果不是寒冷阻挡了德军闪电战的脚步,就会变成另一个故事。也有人会把胜利归攻于斯大林,朱可夫等英雄个人身上。
(希特勒)
应对巴巴罗萨计划的卫国战争,是一场全苏联人民共同参与的战争。面对德军的迅猛攻势,苏联仿佛有用不完的军队,这种来自人民的强大有生力量,才是胜利的关键原因。
应对卫国战争,苏联人民纷纷主动参军。到1941年7月1日,共有530万人应征入伍。
到11月,苏军共有291个师和94个旅派往前线。
(苏联军队)
到1941年底,苏军新组建了400多个师。
苏联政府动员共产党员参军参战,得到的反响非常强烈,到1941年12月下旬,约有110多万党员参军。
开战以来苏联军队的人数,再也没少于过600万,巅峰时期达到了1200万之多。
纳粹军在全欧洲也有千万级的军队,苏联人从军的意志非常积极,为了保卫国家,连妇女和少年都争着上前线。所以给德国人留下了“苏联人怎么也打不完”的恐怖印象。
(苏联女兵)
尽管军队人数不断增加,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训练,苏军在个体素质上仍不及德军。
当时的苏军为了变得更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他们恢复了政委制度。这就是说,在每支军队里增加了一个政治委员的职位,这位的工作就是监督士兵和指挥官的行为,确保军队政治上积极、战斗力强。
苏联加强了战时指挥官的培训,扩大了军事学校的招生名额,缩短了学制。还办起了速成训练班。
(伏龙芝军事学院)
这些班级专门培训初级军官。通过紧凑的培训计划和高强度的课程,迅速提升了士兵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
如此大规模的批量培训初级军官,苏联基层作战单位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飞跃,大大提高了对德作战能力。
截至1940年5月1日,苏联已经有19所高级军事院校和255所专业学校。这些院校培养出了48000名军官和超过10万名下级军官和军事技术人员。
在1941年上半年,有超过7万名学习成绩优秀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的军校毕业生被分配到军队,担任连队、营、团和师级别的指挥员。
(军官学员)
苏联大量提拔有战功的士兵,让他们成为基层干部。这么做不仅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还有效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和忠诚度。
这些措施的综合效果真的很明显。苏军终于在1941年底挡住了德军向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进攻。
在莫斯科会战的后两个阶段,苏军一下干掉了50多万德军,不可一世的德国人终于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正是因为苏联红军生生不息的力量,苏联的钢铁洪流就一路反攻到了柏林,把整个欧洲都从二战的战火中解放了出来。
参考资料
沈志恩."巴巴罗萨行动"的极限[J].历史教学问题, 1992(2):7.
戴维·坎贝尔.德国步兵VS苏联步兵:"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M].中译出版社,2015.
克里斯托弗·艾尔斯比.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the German invasion of Russia, 1941[M].大象出版社,2011.
吉尼斯世界纪录
- S.H.E.遭疯狂男人现场拆台吓呆了 Selina保护林宥嘉
- 林熙蕾老公送爱玛仕林熙蕾的个人资料 林熙蕾
- 连姆·尼森冷血追击9月上映_父爱深沉热血复仇故
- 单眼皮眼线液的画法
- 千古之谜:埃及艳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 呼和浩特陈兴国:他的故事与影响力如何
- 李斯羽现在男友?2025-06-12这一天的快乐大本营
- 荒艺术表现方式解读:内涵外延概览与理解角度
- 京东员工纷纷离职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 琼瑶电影燃烧吧火鸟
- 艾尔之光私服,如何安全进入并体验游戏
- 北京电子产品采购批发指南
- 世界上最大的猴科动物-山魈(外形奇特的它们身长
- 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瞬间你错过了吗
- 马勒戈壁第一季:如何未知世界的神秘魅力
- 中山市镇:生活指南与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