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临死前怨恨的是谁?连呼“是他害了我”

世界之最 2025-05-10 20:29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奇技网导读:重塑帝制风云

回溯历史长河,1915年12月,一个决定中国国体走向的宏大时刻来临。北京及各省的投票结果纷纷上报参政院,一致推戴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向着解决国体总开票的方向迈进。

那一天,即12月11日上午9时,国民代表共聚一堂,见证了一个历史性时刻。满场1993张赞成君主立宪的票据,无一反对或废票。推戴书中,各省代表以深情的笔墨写道:“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孙毓筠和杨度提议,以总代表的名义献上推戴书。

当袁世凯接到这份推戴书时,他表达了深深的谦让之情。他引述约法,表明国民代表大会已经表决通过君主立宪,他无法拒绝。他连称惶恐,认为自己对国家、对人民并无显著的贡献,无法接受这一崇高的地位。他坦诚地表示,自己的道德和信誉不足以担当此任。他还曾誓言发扬共和,如今若称帝,便是背弃誓词。在全国一致的舆情面前,他最终难以拒绝。

下午5点,参政院继续开会,众人对第二次推戴书无异议。秘书厅仅用了短短的15分钟,就拟成了长达2600余字的推戴文。在这篇推戴书中,袁的六大“功烈”被颂扬得淋漓尽致。文中还阐释了民意与国体的关系,指出随着民意的改变,国体也随之变迁。当民意趋向君宪时,袁的誓词也随之失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袁世凯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谦让之情,但全国范围内的期望与压力使他最终接受了皇帝的尊号。于是,中华帝国在袁世凯的领导下应运而生,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他将总统府改为新华宫,并准备于天坛祭天。一切似乎都在向着传统的方向回归。

帝制的恢复并非一帆风顺。袁世凯的称帝引发了孙中山、梁启超等人的坚决反对,北洋将领也有不满之声。尤其是当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时,袁世凯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最终,在多重压力下,袁世凯被迫退位,中华帝国的年号也恢复了“中华民国”。

从万众期待到千夫所指,袁世凯的人生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他本有机会成为“中国之华盛顿”,却最终成为举国唾骂的“窃国大盗”。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人说他因袁克定、杨度等人心怀帝王梦想而受害,也有人说是他自己的帝王思想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的谜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