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悼王姬猛,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哪些大事?
周悼王姬猛与千年古都洛阳的不解之缘
踏足洛阳,这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四千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仿佛置身于中华文明的传奇之中。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自古便是帝王之都。从夏都斟鄩,到商都西亳,再到东周王城,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铸就了河洛地区的辉煌。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东周时期的一位君王——周悼王姬猛。他是周景王的长子,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仅在位一年便因病离世。这位君王的传奇故事与洛阳紧密相连。
姬猛在位期间,面临着周王室内部的纷争。周景王在位时,虽立姬猛为太子,但却更宠爱庶子姬朝。景王病重时,托孤于大夫孟宾,意图扶立姬朝。贵族刘卷、单旗拥立太子姬猛为王,杀死了孟宾。不甘心的姬朝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和兵士叛乱,争夺王位。这场纷争中,姬猛历经劫难,被劫走后又获救,命运多舛。
值得一提的是,姬猛在位期间,任用老子为柱下史。这个柱下史是掌管中央奏章、档案、图书以及地方上报材料的御史大夫,堪称周王室的权利中心。而这位被任用的老子,正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道德经》的作者。
老子,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他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与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说到老子,不得不提孔子。公元前526年,年轻的孔子专程来到洛阳,拜访老子,礼乐。这次会面,不仅展现了两位伟人的智慧与见识,更留下了“孔子入周问礼碑”的历史遗迹。
洛阳,这座古都见证了周悼王姬猛的短暂在位,也见证了老子与孔子的智慧碰撞。在这里,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交织在一起,铸就了这座城市的辉煌。
周敬王四年的一场内乱中,周王室受到冲击。老子受牵连辞职归隐,却在遇到守关官员尹喜时写下传世之作《道德经》。这本书的流传,成为老子智慧的见证。洛阳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英才与传奇故事而周悼王姬猛的故事便是其中一段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