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聊斋之紫鼠
这一件事,是我寓居杭州时听说的。
京城有个姓王的书生,痴迷文字,多年来埋头作诗,奈何一无所成。
父母先前还设法劝说,后来索性不顾,断绝往来。
王生日益潦倒,朋友都借遍了,三天才吃得上一顿饭。
尽管如此,仍笔耕不辍,但蜂拥而至的都是退稿信。
盘缠耗尽,王生只得泪别京城,回老家投奔亲属。
王生年届三十,既没有家眷仆从,也没有行李车马,只养了一只猫。
他把猫放在肩上,坐船南下,不久到了苏州附近。
近乡情怯,王生心道,我忤逆父母意愿,远游多年,早令亲友不齿。
如今两手空空地回去,定然自取其辱。
听说余杭一带风景秀美,房租廉价,不如先住到那里去,拖延一阵。
当下折而向南,在临安城内找了一名房屋经纪,租下郊外一处农宅。
价格只有京城的十分之一。
王生窃喜,一早动身。
湖山环抱,湿云四集。
晌午在庙中歇脚,旁人听说他要去的地方,大惊失色,摇头不止。
原来那里荒废多年,常有精怪出没,本地人废之不及。
王生自幼通读圣贤之书,不相信这些怪力乱神的事,并不放在心上。
王生到了住的地方,果然十里无人,只有一个瘦脸尖腮的独居老妪为邻。
王生茅屋空置已久,屋前菜园却长满瓜菜,都是老妪所种。
老妪见了王生,举棍劈头就打,不许他在此居住。
见王生肩上蹲着一只猫,老妪悚然倒退,目露凶光。
王生以为她疑心自己偷摘瓜菜,便再三保证绝不毁坏菜园。
王生五谷不分,问老妪所种何物,老妪回答说“不过是些紫薯、红薯、白薯、木薯、马铃薯罢了。
这天晚上,王生半梦半醒之间听到一阵小儿窸窣耍闹的声响。
先前只三五人,接着越来越多,似有数十名稚子嬉戏。
王生的猫本来睡在榻上,此刻凝神支耳,忽然跃窗而出。
外间声响瞬间静默,片刻后,哗然大作,哭闹奔跑之声不绝于耳。
只听得一声嘹亮的小儿啼哭,随后便是一声断喝,似有霹雳之音。
第二日一早,王生将猫和行李装在竹箱中,取了窗下簸箕中的花生,又向菜园长揖到底,方才辞去。
心中记着老妪的叮嘱,不再停留,一路赶往家中。
王生漂泊十年,一无所有,不知回家如何向父母交代。
到了家附近,却见往来车马络绎不绝,人人提着贺礼,都往他家去。
王生诧异,只见自家府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父母红光满面,拜谢邻里,说些“犬子不才,偶获小奖之类的客套话。
听闻儿子归来,父亲亲自出屋迎接,王生这才知道自己的诗作受高人赏识,一夜之间以新秀之名响彻文坛,光宗耀祖。
王生母亲刘氏,心疼儿子路途辛苦,要为他做点心。
王生想起箧中还有花生一捧,取出看时,却是黄金数锭。
王生知道这些都是紫鼠所赐,又朝来时方向跪拜一番。
是夜,明月朗照,屋前菜地一如往日欢闹。
紫鼠怀抱孙儿红鼠,红鼠颈后伤口已经愈合,只留下一对家猫齿印。
马铃鼠说“王生苦读数十年,无人问津,以至于衣食无着。
此番成名,往后便可一帆风顺,潜心诗文了。
紫鼠笑道“你这样说,就大大地错了。
但凡文人,自以为清高,为成大业可忍困苦,实际上所图无非‘名利’二字。
一来要捧的人多,有面子;二来要一字千金,有里子。
这两件事到齐,还能坚持耕耘者少之又少。
王生的诗文之路,其实就此到了头。
紫鼠抚摸着孙儿颈后齿痕,说,“不然,如何能报他纵猫伤我孙儿的仇?此后数年,王生广置田产,沉迷名利,娶了几名年轻美丽的女子,又生下儿女一群,更以成功者自居。
果然再无新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