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曾举办过诗歌大奖赛:奖金规模堪比诺贝尔
自古以来,文学有奖,已然成为文坛的一种传统。作家获奖,名次虽有先后,但作品的优劣却难以仅从名次中窥见全貌。文学评奖,自古皆然,难以做到完全公平公正,获奖者未必都能众望所归。世人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名单,常有一大串名字挂在嘴边,但实际上真正深入人心的作品却未必与名单相符。而那些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却未能如愿的作家名单更是一长串。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闻名遐迩,人们往往关注其高额奖金,这也使得一些人眼红不已。在我国古代,也曾有过一次盛大的文学奖——一次诗歌大奖赛,其奖金之高足以与诺贝尔文学奖相提并论。
在至正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物产丰富,江南一带更是富甲天下。当时虽接近元末,天下尚未大乱,政权相对稳定。有一位名叫张士诚的文学爱好者,自称诚王,他在苏州设立了弘文馆和集贤馆,广邀文人雅士,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这一举措带动了苏、松、淮、扬地区的诗社活动,一时间风起云涌。
张士诚为了推动文学发展,特地聘请了元淮南行省参政饶介担任咨议参军,主持文事。饶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如时花沐雨,清新脱俗;他的书法飘逸畅朗,清丽流放。张士诚对饶介极为敬重,亲自登门拜访并邀请他出山。饶介的出山,为张士诚政权带来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相聚一堂,以诗会友,形成了当时文坛的一大盛事。
为了这次文学大奖赛,报名者众多,应征作品纷至沓来。出资支持,官员们也参与其中,使得这次比赛成为当时文坛的一大热点。连官修的《明史》都记载了这次的元朝文学奖。
饶介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大奖赛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张简的诗作获得了第一名,奖金为黄金一饼;高启获得第二名,奖金为白金三斤;杨基获得第三名,奖金为一镒白银。尽管我们无法得知评奖过程中是否存在猫腻或红包问题,但一等奖与二等奖的奖金差距之大令人惊讶。按照当时的金价和银价计算,张简的一等奖奖金相当于人民币64万余元;而高启的二等奖奖金则只有约人民币一万四千多元。这样的差距无疑会引发争议和质疑。
然而令人瞩目的是张简的《醉樵歌》,这首诗歌气势磅礴;而高启作为明朝第一流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同样令人钦佩。至于文学的优劣和作家的水平高低终究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作出判断。这种一次性的文学奖虽然具有时效性意义但对文学本质而言价值有限。它们如同浪花泡沫一般短暂而绚烂最终会随风消散只留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和杰出作家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因此我们应该以更为宽广的眼光和长远的视角来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及作家的成就。